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布通知,公布了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名单,福建省安溪县、泰宁县等9地上榜。至此,福建省已累计创建18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个“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44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实现全省省级示范县比例过半。
截至2023年年底,福建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达9.8万公里,97%的乡镇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82%的陆域乡镇30分钟上高速,63%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100%的建制村通客车,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总量由7%下降到1.7%。从阡陌交通到康庄大道,一条条蜿蜒交织的农村公路,打通了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在绿水青山间串联起百姓红红火火的生活。
村路提档升级 助力交旅融合
“2023年全村年旅游营业额超300万元,人流量近20万人次,农户月均增收3000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近日,安溪县城厢镇经兜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明自豪地说道。
经兜村原先的村道年久失修,一遇到大雨天就积水。在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下,8.5公里村主干道升级为沥青路,游客们可以在公园散步、到农场采摘,还可以到休闲农场品茶。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如今已经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星桐生态公路修好了,方便了我们运输茶叶,更方便了游客。”望着蜿蜒而上的盘山路,武夷山市星村镇曹墩村的茶农们喜笑颜开。
茶农们所说的星桐生态公路是环武夷山国家公园251交通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第三批最美乡村“福”路之一。这条62公里的慢行畅游生态旅游公路,沿线经过龙川大峡谷、华东第一漂、玉龙谷等景区。“天是蓝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在这条线上自驾真的非常舒服!”游客林云星由衷感叹。
做好“美丽”这篇文章,通过一系列路域环境整治行动,福建省涌现了一批交旅融合线路。南平251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霞浦东海1号风景道、晋安北峰环线全景公路、平潭北部湾生态廊道等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已逐渐在省内外打开了知名度,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众多游客,为沿线乡村带去了源源不断的人气和财气。
创新管养机制 夯实主体责任
沿着整洁平整的沥青路驶入福清沙埔镇,两侧绿树生机勃发,海风阵阵袭来……独有的海景为这座滨海小镇的春天平添了几分韵味。
2023年以来,沙埔镇投入约1.1亿元资金,对镇域内的16条农村公路进行了改造升级。沙埔镇镇长吴思义介绍,此次提升改造在全省率先采用省交科院集团首创的高模量超薄沥青罩面技术,沥青层厚度最小仅0.8厘米,3小时内就可通车。相较于传统方案,不仅施工效率高,而且降低了30%至50%的成本。
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近年来,福建省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着眼于提升管养水平,确保路况质量优良、设施安全可靠、道路通达通畅。
围绕农村公路“谁来管”“怎么管”,福建省全面推行“路长制”和专管员制度,设置县、乡、村三级路长,实现了“县道县管、乡村道乡镇管”。同时福建农村公路持续创新“专管员+公交车观察员”等模式,进一步夯实养护主体责任。
2016年,福建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全省推广农村公路灾毁保险的省份。2023年,全省农村公路投保总里程达到9.27万公里,投保覆盖率97%。截至2024年3月底,全省已赔付6916万元,赔付率174%,为保障群众畅安出行上了一道安全保险。
建立管理平台 提高处置效率
每年3月开始,福建进入汛期。一大早,泰宁县下渠乡农村公路道路专管员廖荣金就开始上路巡查,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并娴熟地将图片及信息上传到手机App上。
“平时主要是路面清洁、清理排水沟、清除路旁杂草,一旦遇到塌方、路面中断等情况,我也会通过‘路掌通’及时汇报给路长。”廖荣金口中的“路掌通”是农村公路专管员不可或缺的养护“小秘书”,也是基层全方位动态监管农村公路路况的利器。
据悉,“路掌通”自2017年上线以来,相较于原来的纯人工巡检节约了80%的时间和人工投入,极大提升了公路巡检效率。以“路掌通”为代表,福建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安防、桥梁等都已建有独立的信息化系统。
2023年12月,福清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农村公路资产数字化普查工作。该市采用智能巡查装备,平均每天可以采集40至50公里道路数据,自动识别7大类26小类资产数据,效率是人工作业的20倍,为推动全域农村公路智慧管养“一平台”打造了坚实的数据底座。今年1月,福建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一路一档”信息化建设试点实施单位。
“未来,我们将按照‘利旧、整合、升级、扩展’的原则,搭建全省农村公路‘一路一档’数字化平台,预计2025年年底前,我省将初步建成与数字化应用场景相匹配的省级农村公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村公路管理效率,更好地为老百姓出行服务。”福建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农村公路处处长刘斌说。(张颖 曾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