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福建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对待本职工作精益求精、严谨细致、专注坚守的“工匠”,这种工匠精神正是“智造中国”新时代的品质追求。
在成千上万为了港口发展和繁荣而奋斗的人群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职业鲜为人知,在普通人眼里甚至有些神秘,但他们又是港口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是引航员、拖轮船员、航道执法员、码头装卸工、码头建设者……这群距离大海最近的人,为港口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今起,推出《港务“工匠精神”》系列报道,从微观视角记录港口一线岗位工作者,通过他们的故事和精湛的技艺,诠释当代港务“工匠精神”。
8月17日,从澳大利亚格拉德斯通港驶来的 “巴塞罗那”号轮满载17万方LNG(液化天然气),成功抵靠湄洲湾港区码头,这对保障我省天然气稳定供应和增强系统供气安全有重要意义。这艘超大型船舶的安全靠泊,引航员功不可没。
引航员,对于多数人而言,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群体。事实上,港口每一艘外籍船舶的进出,他们都是相伴轮船进出港的第一人和最后一人,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据介绍,目前全国引航员2200余人,其中福建约100人,湄洲湾港仅30多人。
现场 超大外轮欲靠泊 引航员化身“总舵手”
17日下午2:30,高级引航员陈国成,与另外两名引航员许瑞祥、刘志辉一同乘坐拖轮“海洋502”号,前往距离码头16海里的引航员登离轮水域。
“按照规定,为体现国家主权,所有外国籍船舶进入我国港口,都需要由引航站指派引航员进行引航进出港。”为国家执行任务的使命,令陈国成一行更显庄重。
下午3:00,到达约定地点,陈国成一行准备登船。一条软梯从巨轮上放下,旁边是一架现代组合梯。拖轮“海洋502”号和“巴塞罗那”号外轮平行在海面上移动,伴随着海浪波动,两艘船体上下浮动。等到海浪把拖轮托到最高点时,陈国成立刻紧紧抓住软梯,迅速爬上,再攀上组合梯,登上外轮。
一番英语交流后,陈国成一行登上外轮驾驶室,开始扮演“总舵手”的角色。这一刻起,所有的指挥口令全部由他们发出,直至外轮安全靠泊。
“作战”五小时 “巨无霸”安全靠泊
这艘名为“巴塞罗那”的外轮长290米、宽45米,需要四条拖轮协助靠泊。
在与外轮船长沟通方案后,陈国成、许瑞祥和刘志辉站上驾驶台发号指令。这时候的引航员,成了外轮和拖轮的“指挥中枢”。“新港拖5(另一艘拖轮名称)微速拉”,“502微速顶”……
通过高频对讲机,陈国成注意力高度集中,他熟练地发出一串串指令,指挥四条拖轮接近外轮,然后通过缆绳引导“巨无霸”调头,为停靠码头做准备。
碧水晴空,“巨无霸”在海面上微微荡漾,四条拖轮如海豚般簇拥着外轮缓缓靠近码头。晚上8:00,在与船长签署完文件后,陈国成一行圆满地完成此次引航任务。
而从引航员登船到船完全靠好,耗时整整五个小时。待命、出发、引航,保证船舶安全进港与离港,这就是引航员们的日常。
揭秘 十年磨一剑 成就海员“金字塔尖”
古诗云:“十年磨一剑”,此话套在引航员这个行业毫不为过。据介绍,培育一名合格的引航员需要10至15年的历练!
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和指令背后,都浸透了引航员的心血。高度专业的操船技能、过硬的心理素质、流利的英语口语等必备本领,使引航员成为“海员中的金字塔尖”。对此,内行人形象地比喻引航员要有科学家的头脑、外交家的风度、指挥家的决断和运动员的体魄。
“船舶的靠泊和驶离,是驾驶船舶中难度最大的环节,不仅要算风向还要算潮汐……”陈国成说,从助理引航员到独当一面的责任引航员,需要大量引航实践,若遇到台风、主机舵机失控等事故,引航员要迅速作出反应,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非常关键,要想方设法自救救人救船,把局面控制在萌芽状态,否则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爬软梯登外轮 第一分钟最惊心动魄
谈到引航员最危险的时刻,高级引航员陈佳颂认为是从引航艇上到外轮的最初几分钟,尤其是第一分钟,可谓惊心动魄。
“引航艇会随着风浪晃动,引航员必须在引航艇晃到最高位时爬上外轮悬梯才安全。” 陈佳颂说,如果在引航艇低位时爬悬梯,待引航艇晃到高位时,人可能还处在悬梯尾部,很容易被砸到,甚至掉入海里。
“爬上悬梯的第一分钟最关键。” 陈佳颂说,风浪如何变化无法预知,在最高位时爬上悬梯并不表示就一定安全,至少要爬5节悬梯(每节约35cm)才较安全。
曾经在其他港口发生过引航员登船不慎掉入大海身亡的事故,也有过引航员登船不慎造成高位截瘫的事例。“一个小细节出错,可能引发大事故,也能决定个人的一生。”
故事 外轮入港遇9级大风 引航员岸边守候4天
作为世界上风险最大的行业之一,引航员身系全船人的生命安危和动辄数以亿计的财产,其压力之大责任之重,唯有亲历者才能感受。
“全国最美海员”陈汉杰,是有着25年从业经验的引航员。在他看来,每次引航都是一个挑战,都是一次崭新的任务,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有一次,LNG船舶离泊后突然掉电,船舶一下子成了“死船”。“舵不能转、主机不能工作,情况十分危急”,陈国成说,综合当时潮汐情况,他迅速指挥两条护航拖轮在指定位置控制LNG船船位,做好随时抛锚的准备,并请求通报失控船情况和加强对失控船水域交通管制。最终失控船得到有效控制,化险为夷。
因作息不规律,很多引航员春节仍坚守岗位。“朋友邀约不轻易应允,因为不知道下一分钟有什么任务。”陈佳颂说,有一回一艘载着电煤的外轮驶入港区,逢9级大风。“风力超过7级就不能引航,可是当时省里电煤告急”,为了在风力减弱时第一时间让船进港靠岸,陈佳颂足足在岸边等了4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