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3个泊位工程开工建设;三棵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一期项目试投产;玉湖新城古山安置房等多个安置房项目顺利回迁……金秋时节,莆田市在港口开发、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等多条战线上捷报频传。
(木兰溪畔,一座座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许武 摄)
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表示,以木兰溪综合治理为总抓手,重点谋划实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层治理、民生保障、港口崛起“五篇文章”,推动港产城联动,加速融入福州都市圈建设,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将莆田打造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引擎和新增长极。
因港而生 向海而兴
10月28日中午,在卸载完满载的6.65万吨液化天然气后,LNG船舶“艾伯拉”轮缓缓驶离秀屿港区LNG码头。这是10月份该码头靠泊的第4艘LNG船舶。今年以来,作为我省目前唯一投产的LNG泊位,秀屿港区LNG码头已累计接卸液化天然气234万吨。
(LNG船舶“艾伯拉”轮在卸完货后,驶离秀屿港区LNG码头。张雅馨 摄)
在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繁忙依然是莆田各港口的常态。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湄洲湾港莆田辖区完成货物吞吐量3914.32万吨,同比增长6.45%。
港口兴,则经济兴。莆田因港设市,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湄洲湾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湾,水深港阔,不冻不淤,可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当下,莆田市正在构建高效集疏运体系、物流体系等,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奋力书写港口崛起新篇章。
过去10年来,莆田港口吞吐能力实现迅猛增长。目前,莆田港口吞吐能力已超过6600万吨,与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其中,东吴港区重点发展煤炭、矿石等大宗干散货运输;秀屿港区主要发展LNG、散杂货和化工品运输;兴化港区以散杂货运输为主,并兼顾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物资运输。
(罗屿港口已跻身我国可供最大货轮靠泊接卸的港口之列。黄国民 摄)
9月末,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8号、11号和12号泊位工程开工。3个新建泊位投资估算32.5亿元,预计于2025年全面建成,届时罗屿作业区年吞吐量将超过5000万吨。罗屿港口是我省重点打造的“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的“一散”。去年5月底,罗屿港口40万吨级泊位建成投用,成功跻身全国可供最大货轮靠泊接卸的港口之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重要节点正是港口,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晓川说,促进罗屿作业区大宗散货码头连片开发,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局面,吸引更多货源在莆田港集聚集中,带动临港产业做大做强。
产业集聚 蓄势崛起
10月20日,省重点项目涵江区城北工业园项目5~7号三栋厂房通过竣工验收。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包含标准化厂房、研发用房和人才住房等,主要定位为电子信息和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目前,已有大族元亨、睿信自动化、海丝北斗等多个项目签约入驻。
(涵江区城北工业园项目已有多个项目签约入驻。资料照片)
电子信息产业是莆田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莆田市成立东南数字化转型、SMT等产业投资基金,引进大唐5G、福联、合力泰等龙头企业,不断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重点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5G设备等产业链,形成“一中心两基地”发展布局。去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356亿元。
(双驰实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工厂 陈盛钟 摄)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命脉。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莆田市工信局副局长陈俊杰表示,莆田市重点加快鞋服、工艺美术、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匠心智造产业新城,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莆田市聚焦重点产业规划,梳理出重点培育的12条产业链,按照全市“一盘棋”思路,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总链长”,成立12个重点产业发展专项领导小组,分别由市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统筹协调推进各产业链发展工作,强化创新、品牌、数字赋能,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中的石门澳作业区11号码头泊位干煤棚、硫酸铵棚 丛文俊 摄)
在距离秀屿港不远的石门澳产业园内,永荣CPL二期、华峰水性油墨、三棵树高新材料等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声隆隆,一股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潮扑面而来。
沧海桑田,宏图再现。石门澳产业园这片10平方公里的土地,已从当初的荒凉滩涂地变身现在的产业发展热土,成为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园区。同时,产业园也是我省布局湄洲湾石化基地“一湾、两区、两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湄洲湾南岸石化产业链延伸,发展非炼化一体化的化工新材料产业,着力打造千亿化工新材料产业。
(石门澳产业园已从荒凉滩涂地变身产业发展热土。丛文俊 摄)
城市更新 焕发活力
国庆前夕,全长10.9公里的木兰大道一期工程正式通车。该道路是莆田木兰溪南岸片区东西走向的战略要道,采用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双向6车道,总投资约13.73亿元。道路通车后,有效缓解了国道324线、荔园路等主干道的交通压力,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黄金大道。
(木兰大道一期工程正式通车,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黄金大道。蔡新添 摄)
木兰溪南岸村庄密布,随着城市东拓南进,木兰溪南岸农村用地结构散乱和土地利用粗放等问题进一步凸显。莆田市结合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在木兰溪南岸、新度镇和黄石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试点工作,攻坚“一溪两岸、连片发展”,开启城市跨木兰溪东拓南进的新时代。
(莆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许武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眼下,莆田市正以木兰溪综合治理统筹城乡发展,谋划实施城乡建设这篇大文章,东拓滨海、南进临港,加快港产城联动,打造山水诗画的生态韵城。
(城厢区坂头西片区安置房项目掀起大干热潮。资料照片)
连日来,在城厢区坂头西片区安置房项目建设现场,40余台施工机械、百余名作业人员抢抓施工黄金期,掀起大干热潮。该项目是莆田市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20.79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0.35万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城厢区经发集团总经理杨柏兴说,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片区居民的居住品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片片低矮破旧的平房不见了,一座座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莆田市成片、系统地推进城市更新,10年间共推动实施148个老旧小区改造和213个棚改项目,圆了11.6万群众的“安居梦”。
如今的莆田,犹如化蛹成蝶,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随着“东拓南进西联北优中修”战略的推进,高铁新城建设全面铺开,大学城、玉湖新城、妈祖健康城等加速崛起,“三馆一宫”、会展中心等新地标拔地而起……2012年以来,莆田市建成区面积从69.24平方公里拓展到142.2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至63.5%。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