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头版】罗屿:崛起东南铁矿第一港
来源:湄洲湾港口发展中心 时间:2023-01-03 08:55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dQ9d6nGoiNvJoUdi3HOyw)

罗屿:崛起东南铁矿第一港 

福建日报记者 任君翔 张颖 陈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港口,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建设交通强国为引领,福建持续建设国际一流强港工程,为更好服务海洋经济强省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罗屿,湄洲湾中一座四面环海的小岛。12年前,岛上仅有一个小渔村,通往陆地唯有乘船。如今,我国东南沿海最大铁矿石码头在这里崛起。

 

11月17日,记者经罗屿大桥驶向罗屿岛。远眺湄洲湾,北岸LNG及燃气电厂气罐和烟囱林立,南岸石化产业园清晰可见,沿海岸渐次铺开。 

 

在罗屿港采访,透过我省首个、全国第六个可满载靠泊40万吨铁矿石船的泊位和全国最大对台铁矿石中转码头,记者切身感受到湄洲湾港跃身我省第三个亿吨港口的时代脉络,体验到福建加速迈入“大港时代”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强大助力。


我国东南沿海最大铁矿石码头在罗屿岛崛起。(资料图片) 

Part. 

1

“无中生有”的超级工程 

万里海天,浩瀚无垠。在罗屿,有一群人见证了罗屿港从0到1,奔向超大吨位矿石港口的艰辛历程。

 

罗屿港9号泊位,沿着400多米的岸线,4台50米高桥式抓斗卸船机一字排开,如钢铁巨人在蓝天下巍然矗立。后方堆场中,一座座铁矿石小山闪着丝绸般的光泽,配送车辆繁忙穿梭。

 

水深陆阔、风小潮大、不冻不淤,扼守湄洲湾最深点,罗屿拥有“钻石级”建港良址——陆域面积4.67平方公里,深水岸线达4.2公里,水深超过20米。

 

2009年,在全省港口资源整合中,湄洲湾港应运而生,下设包括罗屿在内的11个作业区和4个作业点。

 

当年8月,作为先头部队,被借调来的陈朝阳走进罗屿岛,参加港口开发前期工作。

 

他回忆说,2011年5月,成立一年的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拿到了打造铁矿石深水大港的“许可证”,罗屿港9号、10号泊位工程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核准批复。

 

当时,全国港口布局中,尚无在福建布设铁矿石码头的规划。罗屿提出要建造30万吨“东南沿海最大的铁矿石码头”,被称作“无中生有”的超级工程。

 

2012年春,罗屿港正式动工。彼时的海岛,在陈朝阳的印象中就是荒凉、冷寂。“所有的物资运输只能通过渡轮,岛上有个乐屿村,共506户2200多人,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陈朝阳说,“开始住的是村部,公司成立后,办公的房子都是租的,只能自己抬着办公桌、床垫走到住处。”

 

拓荒的日子里,夜晚陪伴他的只有呼啸的海风。一晃十年,当一片滩涂和荒山的海岛一步步变为超级码头,陈朝阳的岗位从项目建设部到工程安全部、再到党群工作部,他一步也没有离开罗屿岛,“最美的年华都留在小岛上”。

 

2014年,我省提出集中力量打造“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湄洲湾北岸与罗源湾可门被定位为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港区。罗屿港成为全省港口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环。

在高标准打造精品港区的理念下,从建设到运营,罗屿港迎来一次次蝶变。

 

2016年6月,总长1143米的罗屿大桥竣工,结束了罗屿岛无陆路交通的历史,将它与福厦高速、沈海高速、莆永高速等陆上集疏运通道连接。

随后建成湄洲湾港口铁路罗屿支线,让罗屿港融入湄洲湾港区,还可与福厦、京九、浙赣铁路相接,拓展港口内陆腹地。

 

2018年8月,向莆铁路罗屿支线正式开通,满载2500吨铁矿石的“和谐号”货运列车首发江西。这不仅是罗屿港通过“海铁联运”方式向内地输送物资的“首秀”,更是打开了“罗屿港—向莆铁路”的中西部出海新通道。

 

2018年9月,罗屿港9号和10号保税堆场取得执照并投入运营,成为我省面积最大的大宗散货露天保税堆场。


 

……

海纳百川,港通天下。条件优越的超大港口逐步成型,集疏运体系日趋完善,经济腹地加速联结……港口经济的要素逐步汇聚,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大港呼之欲出。


 

Part. 

2

畅通铁矿石“双循环”通道 

VLOC(超大型矿砂船),目前世界上最大载重40万吨的矿砂船,长362米、宽65米、高30米,满载排水量达45万吨,超过4艘全球最大航母排水量之和。

 

2021年5月26日,VLOC“远福海”号满载40万吨铁矿石,从巴西马德拉港漂洋过海而来,靠泊罗屿港9号泊位,刷新了东南地区铁矿石船最大载重吨单船的停靠纪录。

 

引航员陈国成与其副手张宗荣,是“远福海”进入湄洲湾的“指挥官”。


在湄洲湾港口管理局引航站,陈国成回忆起那次引航仍十分兴奋,过程如同与“武林高手”过招。


“那天,在崇武海域的登轮点与‘远福海’相会后,我们站在引航船船头,静静感受海浪的节奏和两条船的不同律动。”他说,“当感觉小船被顶到最高点的瞬间,一跃而起,抓住轮船放下的软梯,一口气爬上甲板。”在轮船驾驶室完成交接后,陈国成响亮地回答:“Capitan,now I take over(船长,我接过来了)!”


随后,这个庞然大物在他的指挥下,与7艘拖轮、2艘护航船艇配合驶入湄洲湾,历经4次转向、5个航段……最终以每秒5厘米的速度,贴拢到罗屿港9号泊位。


从业33年,已年过半百的陈国成,仍身手矫健。如今,他是湄洲湾港口管理局引航站站长、高级引航员,带领着15人的引航员队伍。


而他入行时,站里的专业引航员,在很长时间内只有他一人。


“那时每月只有一两艘轮船靠泊湄洲湾,载重1万吨的货轮都难得一见。”他说,“来一艘船,能高兴一个星期。”


这种“高兴”,随湄洲湾港的崛起而频繁起来。而高光时刻,出现在罗屿开港后。


由于区位优势明显、业务定位清晰,还在建设中的罗屿港已吸引全球钢铁产业链业者的关注。


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鼎汕介绍说,港口建设期间,巴西淡水河谷、新加坡繁荣钢铁、江西新余钢铁、台湾中钢集团、中远海运物流……矿业巨头、生产企业、贸易商及物流业翘楚,都闻讯前来考察。


积极接洽之下,刚进入试运行期,罗屿便有“宾客”登门。2018年10月,希腊籍“天使海利”轮满载近25.56万吨铁矿石靠泊罗屿港。这是罗屿港成功首靠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25万吨级外轮,也是其保税堆场的第一单业务。


2019年6月底,罗屿港9号和10号泊位通过竣工验收,全省首个40万吨矿石泊位正式投产。


超大港口建成,大船来了。


当年12月30日,罗屿港首次成功靠泊满载巴西淡水河谷30万吨级矿石船舶。“这标志着湄洲湾港区正式跻身国际超大吨位散杂货港区行列。”陈国成自豪地说。非常荣幸,他为罗屿港的“精彩亮相”引航。


 

罗屿港口已跻身我国可供最大货轮靠泊接卸的港口之列。黄国民 摄 


此后不到一年半,最大的船来了!2021年5月26日,随着40万吨VLOC“远福海”号顺利靠泊罗屿港,陈国成的职业生涯补上了引航全球最大货轮这一空白。


陈国成没想到的是,这以后,40万吨VLOC接连来了14艘。


随着湄洲湾港逐步形成“两岸、三湾、五区”的格局,2021年,湄洲湾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成为全省第三个亿吨港口。


“单单10月,就有两艘40万吨轮铁矿船靠泊接卸,这是今年第三次实现‘单月双靠’。”陈国成说。短短一年多,40万吨轮已在罗屿港形成常规化靠泊。


巨轮高频往来,罗屿港逐渐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铁矿石供应链的重要枢纽节点。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粮食”,对维护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压舱石”作用。作为钢铁大国,近年来中国的铁矿石外采度长期居高。对全球最大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来说,罗屿港无疑是航运港口的优选之一。


“以往淡水河谷的铁矿船大多在东南亚地区中转,选择靠泊我国北方港口,再转运至大陆各个省份。”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文金说,改从罗屿“登陆”后,不仅可以缩短海上航程,且罗屿港有近30万平方米的保税堆场,储运成本大大下降。


“2018年开港试运行以来,我们便与罗屿港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发运量逐年上涨。”三钢闽光的市场人员表示,淡水河谷是企业主要铁矿石来源之一,而罗屿港是距离公司最近的中转码头之一。这里的铁路运输能力足以保障三钢闽光的发运需求。“罗屿港已成为最优选的运输通道之一,优化了企业铁矿石供应链,降低了生产运输及环保成本。”


“目前,罗屿港已逐步形成集铁路、公路、水水中转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体系。”郑文金说,通过向莆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兴泉铁路,未来福建、江西、湖南各钢厂在罗屿港的铁矿石运输量将超过3000万吨;此外通过水水中转,业务范围还可覆盖广东、长江中下游各省份、台湾中钢以及日本、韩国等区域。


今年前三季度,罗屿港铁矿石吞吐量突破1047.13万吨,同比增长17.41%。


11月6日,随着V2022102807次列车驶离港区,罗屿铁路支线单日发运量首次突破7列、作业量近2万吨,罗屿港“海铁联运”能力再上新台阶。


“今年夏秋长江部分流域进入枯水期,中转困难。我们主动对接铁路部门增加班列,服务江西、湖南各钢厂的生产保供需求。”郑文金说,争取明年实现每日铁路装车发运9~10列,进一步满足省内外客户的保供需求。


 

Part. 

3

向一流散货大港挺进 

 

“通捷轮,开始作业!”2019年7月26日,罗屿港10号泊位,随着调度科科长吴智静一声令下,装船机高大的臂架徐徐展开,入料口移动至台轮“通捷”号船舱上方。堆场中的铁矿石通过堆取斗轮机、传送带,被送入船舱。
 

装载完2.75万吨淡水河谷巴西混合粉后,“通捷”号从罗屿港出发,航行72海里抵达台中港,实现了铁矿石转口台湾“朝发夕至”。


这是东南地区港口首次向台湾中转铁矿石,罗屿港对台铁矿石中转业务正式启动。


货主是台湾中钢集团——台湾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其所需铁矿石依靠进口。而台湾地区的港口受航道水深、码头泊位等限制, 大吨位铁矿石船舶无法直达,且缺少足够的堆场。


“罗屿港条件好,堆场大,保税中转的物流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这些优势成功弥补了他们的短板。”吴智静说,按最大的中转量10万吨计算,台湾中钢通过罗屿港铁矿石保税中转业务,一般在72小时内就能完成来回作业。

 

12月初,在罗屿10号泊位,“金海强”轮顺利完成7.2万吨装船作业任务,全程用时19小时多,整船作业效率再提升22.4%,创开港以来装船效率新高。


“罗屿相当于一个当天可达、‘随用随取’的海上矿山,已成为台湾钢铁行业在大陆的最佳铁矿石中转港口和储运基地。”郑文金说,这项多赢合作开启了两岸散货物流的全新篇章。


受疫情影响,台湾中钢方面难以前来实地查看,罗屿港就通过无人机航拍,以视频、照片方式定期通报现场作业和库存情况;此外罗屿港还协助台湾中钢将中转业务主力船型提升至5万吨级、7万吨级和10万吨级,克服运力瓶颈,提升货物发运效率。


贴心服务之下,罗屿港对台装卸船已达平均每月10艘次。今年前10个月,仅台湾中钢在罗屿港的货物吞吐量就达578.69万吨。


133.72万吨、420.22万吨、688.85万吨……从2019年到2021年,罗屿对台铁矿石吞吐量连续3年蝉联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大对台铁矿石中转码头。今年上半年,罗屿港对台直航船舶艘次、铁矿石中转接卸量继续攀升,同比增长65%、142%。


 

俯瞰罗屿港 许武 摄 


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在不断拓展。由于淡水河谷公司有铁矿石大量存储于罗屿保税堆场中,台湾中钢开始向淡水河谷公司采购矿石,从罗屿港直接发运。仅今年1至5月,淡水河谷从罗屿港发运至台湾中钢的铁矿石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同类型业务总量的7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中钢从罗屿港采购的不仅是铁矿石原矿,还有混配矿产品。不同品质的原矿通过混配形成的混矿成品,是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


不满足于单纯的码头装卸,罗屿港正努力通过全方位技术改造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混配矿业务,是罗屿港蓄力已久的新增长点。


2020年6月10日,罗屿40万吨铁矿石码头配套的移动混配系统研发成功,并顺利完成首批次混配矿。该系统能实现混配、装船、卸船同步作业,互不影响,大大降低人力和能耗成本,年混配能力可达700万吨以上。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淡水河谷公司的合作,打造东南地区矿石保税混配中心。”吴鼎汕说。在国内,罗屿港将继续织密国内物流服务网络,降低东南地区外贸铁矿石运输成本。


“东南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及“对台综合运输通道”,是整个湄洲湾港“十四五”期间的建设主轴,亦是罗屿港的发展方向。


“十四五”期间,罗屿港总投资将达到30亿元。今年9月28日,罗屿港8号30万吨级散货泊位,11号、12号2个15万吨级散货泊位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于2025年投产。届时,罗屿港将形成“两卸三装五泊联动”的整体布局,实现港口吞吐量5000万吨、堆场面积150万平方米、静态铁矿石堆存能力2500万吨的全新规模,真正迈上国内一流散货大港的舞台。

 

(来源:福建日报莆田观察)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