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交通要闻 > 媒体视点

强港兴闽 潮起东南

来源:中国水运报 版次:第05版:港口/产经 时间:2018-11-07 16:15 浏览量:{{pvCount}}
| | | |

厦门港江阴港区码头。(本报资料室供图)

  

  2018年11月3日,歌诗达“大西洋号”从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离港,本航次该轮入境旅客2598人,出境旅客2645人。截至11月4日,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共接待国际邮轮85艘次,旅客吞吐量达27.58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90.8%,再创历史新高。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的高速发展,仅仅是福建多轨实践“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缩影。

  “舟行四海,货通天下”,从古至今,福建一直处在对外交流的前沿,“海上丝绸之路”在这里扬帆,郑和“七下西洋”从这里启航。再看今朝,福建仍然续写着“海丝”的辉煌。

  自2015年11月《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发布以来,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将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加快构建以港口为支点,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安全高效便捷的运输通道网络,助推“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对接,凸显福建的通道作用。

  “山海协作”促港口能力提升

  凭海而立,因港而兴。

  福建深水岸线长度居全国首位,其中可建20万吨级至50万吨级超大型泊位的深水岸线达47公里。截至今年9月,福建全省沿海港口已有生产性泊位506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75个,10万吨级及以上泊位30个,具备停靠40万吨级散货船、30万吨级油轮、20万吨级集装箱船、15万吨级邮轮及2万吨级滚装船的能力。

  港口,因其非凡的吐纳承载力,成为一个城市兴旺的基础。港口集约化水平的提升为福建港口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了新机遇。依托港口优势,福建已形成宁德福安湾坞不锈钢产业集群、罗源湾北岸冶金城、罗源湾可门煤炭矿石储备中转基地、湄洲湾石化基地、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等一批临港产业集聚区,港口成为福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

  福建多山,连绵不绝的山与烟波浩渺的海交织,往来的船舶与呼啸的列车相接,福建港口在哺育临港产业发展的同时,通过山海协作,也进一步带动了腹地区域港口经济圈的迅速发展。

  8月24日,满载澳大利亚铁矿石的25万吨级大型铁矿石船“印地希望”号靠泊罗屿港口9号泊位,刷新了湄洲湾港单船载重的最高停靠纪录,这批铁矿石将通过今年7月份开通的罗屿铁路支线运往江西大型钢铁厂。“‘山海联姻’为我们缩短了230公里的运输距离,减少了货物的在途时间。”罗屿港口公司生产经营部林燕霞表示。

  随着2017年底,“泉州—赣州”海铁联运班列的通车,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湄洲湾四大港口“山海协作”全面奏响。目前,福建港口疏港铁路达到8条,港口与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方式衔接日渐紧密,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陆上运输通道进一步畅通,港口集疏运体系日益完善,港口服务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上半年,经福建港口进出的外省大宗货物完成813.14万吨,同比增长了26.1%。

  发展“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核心在于产业,重点在港口优势的发挥。福建省港航管理局局长张子闽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厦门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若干个集装箱、干散、液散重点港区运输系统的规划布局逐渐形成。”

  “海丝”“陆丝”实现无缝对接

  “厦门,寓意‘大厦之门’,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对外开放之门,衷心希望把这个对外开放之门建设得更快些更好些。”1986年6月,习近平在厦门发表的题为《发展横向联系,加快特区建设》的讲话,一语道出了厦门发展的“开放”密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点城市,开放包容的厦门连通“海丝”与“陆丝”的节点作用日益凸显。

  2015年8月16日,首列中欧(厦门)班列从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海沧园区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直达波兰罗兹,成为全国各大自贸试验区开出的首条直达欧洲班列。“3年前,负责集装箱现场货物调配工作的只有2名同事,如今我们的队伍已经壮大到20多人。”3年多过去了,厦门中欧班列有限公司现场操作部的陈鹭超,仍旧对第一趟从厦门开出的中欧班列记忆犹新,“那时候一周只开出1趟班列,现在每周都会有4—5趟班列往返在厦门和欧洲之间。”3年间,班列重载率从开行时的76%提升到了现在的90%。

  数字见证了中欧班列(厦门)的发展和成长。自2015年8月开通至今年9月底,中欧(厦门)班列已累计发运372列,累计货值达9.75亿元美元。中欧班列(厦门)的运营方透露,“中欧(厦门)班列还将于近期开通厦门至英国伦敦线路,线路采取全铁的模式,从杜伊斯堡到伦敦经过英吉利海峡的海底隧道,仅需要一天的时间,较以往海运至伦敦可缩短10天时间。”

  中欧班列的繁忙,意味着“陆丝”和“海丝”在厦门实现无缝对接,厦门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枢纽城市,“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此交汇。“厦庇五洲客,门泊万里船”,2017年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一千万箱,超越高雄港,位居世界第14位。目前厦门已拥有海上“海丝”航线53条,通达18个国家的38个港口。上半年,厦门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达885.6亿元,同比增长10.8%。

  “友谊之船”让“朋友圈”合作紧密

  邮轮素来是“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厦门国际邮轮母港作为中国四大邮轮母港之一,自然深谙此道。早在2008年厦门就在东渡港区建成了可停靠17万吨巨无霸级别的邮轮码头,积极加入世界邮轮的转动体系。

  今年上半年,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接待“一带一路”航线运营的邮轮5个航次,旅客吞吐量达2.14万人次,船票销售火爆。“下半年预计还将运营10条‘一带一路’航次,其中8个航线已提前被订满。”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有限公司邮轮业务负责人张海军表示,邮轮产业已成为厦门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力点。

  邮轮通过海洋连通五洲,沿线人民之间的往来,造就了“友谊之船”。

  今年3月8日,歌诗达邮轮“新浪漫号”在厦门起航,这是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推出全国首条跨东南亚六国的“一带一路”航线,行经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柬埔寨和越南六个国家,首航满载1800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我们将邮轮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 航线的开通加强了沿线国家人民间的往来和文化的交流。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副总经理蔡思伟介绍到,继今年3月22日,一场以“海丝路?闽南情”为主题的文化之旅随着“新浪漫号”再下南洋,完成我国首个以邮轮为载体的文化艺术交流推广活动之后,10月20日,“妈祖巡安”为主题的邮轮也开赴菲律宾。

  “吸引中外游客搭乘东盟‘友谊之船’互访,让文化‘走出去’,吸引游客‘看过来’,共同搭建厦门与海丝国家双向共赢的友谊桥梁。”蔡思伟说。

  作为海洋大省的福建,素有经略海洋的传统与特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间文化交流让福建港口“朋友圈”的官方合作也变得紧密。

  目前,福建省的港口已与美国、德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的共16个港口结为友好港。开往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航班201班。2017年,福建省与上述地区的进出口货物吞吐量达1.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32.61万标箱。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福建省投资聚集效应也日益增强。目前新加坡、印尼、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企业积极参与福建省的港口建设,已建成投入运营的码头共33个泊位;在建及拟建的码头项目共有18个,总投资约120亿元。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向海而兴,开海则强。自古以来,福建港口就与海上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福建港口再次扬帆起航,担负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重要交通枢纽建设重任。”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建将紧紧围绕海丝核心区战略定位,加快构建以港口城市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的海陆空运输通道网络。预计到2020年底,沿海港口实际通过能力突破8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50万标箱。”

  (记者:陈勤思 通讯员:陈娜妍 陈雯娟)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