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交通要闻 > 媒体视点

福建多引擎拉动物流提质增效

来源:中国水运报 版次:第07版:物流 时间:2019-08-14 17:26 浏览量:{{pvCount}}
| | | |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多式联运港站正式启用。
  
  8月11日,骄阳似火。湄洲湾北岸罗屿作业区9号泊位现场更是火热,只见巨轮停泊、吊机作业、货运列车往来……满载3000余吨铁矿石的货物列车缓缓驶出港区,发向三明、江西等内陆钢厂。
  罗屿作业区只是福建聚焦供给能力,优化运输组织方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福建持续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创新货运物流业态,探索平台经济新模式,着力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促进物流业提质增效。
  打造无车承运人产业集群
  无车承运人是高效物流的最佳实践,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位于莆田湄洲湾北岸的福建物泊物流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物泊科技有限公司)是莆田市首家具有“无车承运人”资质的平台经济运营商。公司自主研发56用车智慧物流平台,在全国范围开展铁矿石、煤炭等大宗散货无车承运业务。“通过大数据运算,平台精准调度零散运力、货源、站场等资源,确保货车往返双向承载,提高货运效率,大大降低物流成本。”物泊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飞表示,该公司去年营业额突破30亿元,今年一季度达11亿元。
  在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下,物泊科技有限公司还拿到“无船承运人”经营许可证,成为福建省唯一一家具有双重资质的多式联运物流承运企业。
  2018年9月以来,福建全力开展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集中攻坚,开展无车承运税务征管服务试点,积极吸引一批优质无车承运企业全国总部或区域总部进驻福建,打造无车承运人产业集群。目前全省13家企业列为交通运输部试点,5家创新能力强、运营管理规范、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的品牌企业获重点培育。2019年1-4月,全省5家试点示范企业开票总额76.99亿元,占全省98%以上。据统计,试点企业与传统物流企业相比,平均运费降低10%,单车吨位日产量提升2.5倍,单车利润提高1.5倍。
  “公司正在与铁路洽谈,准备以湄洲湾罗屿港与东吴港区为依托,利用深水码头和铁路货运专线建设多式联运物流示范基地,打造互联网多式联运+实体物流基地的O2O物流新模式。”田飞介绍,依托公司的网站、APP等信息平台,未来将实现货物从水、港、车到地方的全链条式物流服务。目前,平台已注册车队、物流公司超1000个,车辆超25万辆,承运量9500万吨。2019年预计实现营业额100亿元,税收5亿元。
  据了解,福建鼓励试点企业开展公铁、公水和陆空联运,全力实施多式联运提速行动。罗屿9号泊位自2018年6月试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卸船舶48艘次,实现吞吐量300多万吨。罗屿港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鼎汕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港区完善的集疏运网络,一方面直达码头前沿的东吴、罗屿、国投铁路支线,与向莆铁路、福厦铁路、京九线、浙赣线无缝对接,成为江西省在海峡西岸最近的出海口;另一方面通过罗屿大桥、城港大道等与沈海高速(福泉高速)和324国道相接,并入全国公路网,加之密集的疏港公路,形成集铁路、公路、水水中转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体系。
  推行实实在在制度性降本
  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点之一。2018年,福建不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继续取消和下放省级审批事项7项,取消证明事项10项,公布40种“不再重复受理证照”清单,审批效率显著提升;在全国率先实施货运车辆安检、综检和环检“三检合一”改革,每车平均节约检测时间约50%,减少检测费用约30%,每年可为全省货运企业增效约3亿元;落实省政府高速公路通行费6条减免措施、货物港务费减免等优惠政策,2018年减费超32亿元。
  福建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冷链物流作为准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用地布局、审批、土地登记等方面予以倾斜,大力发展冷链运输。
  福建宁德是“大黄鱼之乡”,是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发源地与最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在宁德三都澳冷链物流基地,每天都有一辆辆箱式冷藏运输车鱼贯进出。“依托冷链配送,大黄鱼不仅端上了南平、龙岩等地的餐桌,而且通过福州江阴港、马尾港等海运方式,‘游’上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宁德市三都澳物流有限公司尤维德董事长说。
  据悉,福建制定购置冷藏运输工具补助资金政策,2016-2020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道路货运企业购置冷藏运输工具。落实对本省装运符合规定的冷鲜冻鲜农产品运输车辆免收高速路通行费,累计免收冷藏车高速路通行费超8亿元。
  当下,福建正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统领,加快推进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构建高效、经济、绿色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交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建设“海丝”“陆丝”衔接新节点
  近年来,“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双向投资热度攀升,两岸融合不断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新通道加速形成。借着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东风,福建发挥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集装箱干线港、世界航运节点等诸多优势,打造东西互济的物流大通道,成为“海丝”“陆丝”无缝衔接的新节点。
  6月19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着货物的厦门-江西首发班列从海沧港区海润码头缓缓驶出,这标志着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多式联运港站正式启用。
  该多式联运港站可一次性接纳16-17节铁路集装箱车皮作业,年处理能力超过5万标箱,项目先期投入约600万元。作为公共服务平台,该港站主要承担厦门港海沧港区海铁联运集装箱的进出港作业任务。它的启用及时修补了厦门港口集疏运短板,开通了海铁联运集装箱进出港的便捷通道,是持续推进“丝路海运”建设,促进厦门港多式联运业务发展,推动“海丝”和“陆丝”集装箱运输无缝衔接的重要举措。
  “除厦门外,其他城市也在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物流大格局中。”福建省物流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在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中,福州、厦门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厦门入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福州、三明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福州、平潭、厦门、泉州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近年来,福建积极拓展港口腹地,加快建设海铁联运通道,逐步形成以海港为依托的四通八达物流网络体系,极大地推动了内陆各省市和福建开展更高层次的经济合作。”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来自东南亚、非洲、欧洲的矿产品、木板材等原材料在厦门港通过海铁联运的方式,转运至江西及各大内陆城市;而内陆城市的箱包、家具等制成品也频繁通过海铁联运方式,从厦门港出口至世界各地。
  (全媒记者:王有哲  通讯员:廖丽华 文/图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