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交通要闻 > 媒体视点

担当新阶段的港航新使命

——2021“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侧记
来源:中国水运报 版次:第01版:头版 时间:2021-09-12 16:50 浏览量:{{pvCount}}
| | | |

  

海铁联运列车发车。

集装箱班轮准备靠泊。

 

  在福建厦门港,一个个集装箱映照出对外贸易的融融暖意,释放出经济快速复苏的积极信号。9月8日,以“丝路海运——新阶段、新机遇、新使命”为主题的2021“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在厦门举行,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许立荣表示,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渐复苏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反复为世界海运和港口业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安全、高效、畅通的物流供应链,成为世界经贸回归常态的首要担当。
  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丝路海运”成为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力量。在2021“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品牌影响力平行论坛上,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丝路海运”品牌影响力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报告》认为,“丝路海运”正式开行两年多来,命名航线不断增加,“朋友圈”持续扩大,全球知名度显著提升,已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国际航运物流服务的新品牌。
  走深走实 打造陆海联动“新引擎”
  2018年12月24日,首艘冠名“丝路海运”的船舶“中远泗水号”,从厦门港东渡港区海天码头启航,由此宣告“丝路海运”正式启动。
  成立两年多来,“丝路海运”取得一个又一个发展实绩。首批“丝路海运”省级扶持政策出台、国际铁海联运厦门回程过境班列首发、“丝路海运”联盟常态化运作、“丝路海运”自动气象观测站建成投用、世界最大装载能力的集装箱船——“现代格但斯克”号靠泊厦门港、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交通运输部将“丝路海运”纳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支持其打造成为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商共建共享的重要载体。
  截至目前,“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超过200家,命名航线达80条,累计开行突破6000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越600万标箱。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近年来探索‘丝路海运’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福建作为“海丝”核心区,机遇可期,要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作用。
  许立荣认为,“丝路海运”联盟是福建省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打造了一条介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东南物流大通道,营造了高效稳定的海运物流服务生态圈。
  “‘丝路海运’作为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是一个服务标准化、运行便捷化、管理智能化的国际贸易和航运服务新平台。”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表示,自“丝路海运”论坛创建至今,从“丝路海运”航线命名到首届论坛签订18个战略合作项目,从“丝路海运”联盟成立到两届论坛上发布的一系列成果,体现了论坛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各方联系纽带的作用,以及作为“海丝”核心区建设成果展示平台的定位。
  集思广益 聚焦航运物流“新角色”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确保物流供应链的安全和畅通,显得至关重要。
  “航运物流作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担负着全球贸易绝大部分的承运任务,关键时期更应该发挥关键作用。2020年,海运在全球贸易中的承运占比达86%,创下新高。”许立荣表示,航运物流产业充分发挥了交通资源的综合优势,全力以赴畅通国际、国内物流通道,服务“六稳、六保”,助力恢复全球供应链的基本运转。
  许立荣提出,当下海运业应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通过“产业链合作”,航运物流企业加强沟通协调,主动对接上游产业节点,通过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为重要客户提供稳定的舱位、运价、专项服务,定制化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定制化提供”,为中小客户提供精准服务和定向支持,如中远海运开通了中小客户电商服务专线,推出了“美线中小直客专班”“欧线中小直客专班”“澳新精品快航专线”等。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改变了大多数企业的商业环境,并凸显了快速转型思维模式的重要性,以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福建省港口集团和‘丝路海运’联盟的组建加强了供应链运营韧性和商业韧性,当下,富有韧性和可持续性的供应链体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新加坡PSA国际港务集团总裁陈聪敏表示,“丝路海运”将为中国与东盟,美国与欧洲之间提供畅通的国际贸易新通道。
  除此之外,航运物流是新技术投入运用的重要推动力量。许立荣认为,疫情在冲击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同时,也催生了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5G等一大批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有效弥补了传统产业中的一些短板,加速推进了行业服务质量的提升。
  许立荣介绍,GSBN成立以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操作系统,首个应用产品“无纸化放货”已超90%;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经使集装箱运输单证的平均办理时间,由以往的48小时缩短至4小时以内,全程无接触,更好地满足了跨境购物需求。
  “这些技术应用必将对未来产业通用的数据标准、流程标准产生巨大影响,并通过技术赋能的操作系统,重新定义全球贸易。”许立荣说。
  开拓创新 促进要素集聚
  面对千帆竞发的考验,如何探索完善“丝路海运”平台布局和形态、为优化港口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丝路海运”给出的答案是,通过创新服务标准,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强化品牌效应,促进要素集聚,构建全新物流生态圈。
  在论坛上,中国报关协会秘书长白凤川发布《“丝路海运”通关及口岸服务标准》。他表示,通关和口岸服务是“丝路海运”品牌推进与实践中的关键元素,是“丝路海运”生态圈中的重要环节。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国际海运集装箱货物全程通关及口岸服务表现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丝路海运”通关及口岸服务标准》填补了这一空白。
  白凤川介绍,该标准包括8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部分二级指标还下设了三级指标。并且,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和测评便利原则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权重。
  “《‘丝路海运’通关及口岸服务标准》可为国内外海运口岸提供客观、可量化、综合性的评价,为口岸间相互借鉴、对标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对'丝路海运'的品牌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白凤川称。
  坚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成立两年多来,创新成为“丝路海运”发展的主旋律。
  论坛举行当天,“丝路海运”信息化平台也正式启动。该平台将助力整合现有的关检、港口、航运、贸易信息资源,拓展国内外智慧物流合作伙伴,打通“丝路海运”航线所经港口“信息孤岛”,促进海关“三互”、商品溯源和全程物流可视化,推进物流和信息流的深度融合。
  “丝路海运”信息化平台将有机整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港口智慧物流平台、订舱平台等港航贸信息资源,以“丝路海运”航线为载体、以信息化平台为抓手,建设联结和服务“丝路海运”联盟成员。
  预计到2023年,“丝路海运”信息化平台将实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完成公共订舱、航线运营跟踪、物流动态监测系统等功能,为“丝路海运”联盟成员提供开放性、公共性的服务,促进航运要素优化配置,提升港航物流效率,同时将在平台基础上继续深化探索建设,逐步展开“丝路海运”指数体系的研究建设工作。
  面向未来 品牌效应有待增强
  “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在共同绘好精谨细腻‘工笔画’的主旋律下,着力提升‘丝路海运’品牌影响力。”在论坛的采访过程中,记者不断听到这句话,提升品牌影响力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
  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报告》认为,增强“丝路海运”品牌全球影响力,既是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丝路海运”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报告》建议,未来宜加强“丝路海运”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系统性的品牌建设规划,同时加强国际传播力建设,进一步发挥智库研究作用,全方位提升“丝路海运”品牌全球知名度和竞争力。
  宁吉喆指出,要务实合作,着力扩大“丝路海运”品牌影响。鼓励国内外港口、航运企业、服务机构等加入“丝路海运”联盟,建立和完善“丝路海运”标准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凝聚合作发展共识。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建议,以打造“丝路海运”品牌为抓手,全面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他提出,全力支持“丝路海运”创新发展,大力推介“丝路海运”服务标准,进一步优化完善“丝路海运”航线布局,培育壮大“丝路海运”联盟,优化海事监管、引航服务、港口服务和通关流程,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唱响“丝路海运”服务品牌。
  赵冲久指出,要传承“丝绸之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继续加强互联互通合作,深入推进“丝路海运”发展,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疫情对国际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的挑战依然严峻,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发展。我们要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守望相助、团结合作、互联互通,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媒记者:王有哲  本版图片由本报资料室提供)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