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展柜中,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一枚生锈的子弹,这枚子弹曾经在开国上将叶飞的身体里待了66年。1933年,19岁的叶飞在福安城外遭到国民党特务袭击,连中三枪,经抢救后脱险,可是胸部的子弹却一直遗留在体内,直到逝世后才从骨灰中取出。
叶飞,原名叶启亨,祖籍福建南安,1914年出生在菲律宾。幼年回国就学,中学时代受到大革命的影响,积极阅读进步书籍,接受革命思想。14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3月,叶飞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闽东打游击时期崭露头角,参与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武装,先后参加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叶飞曾任福建省省长、省委第一书记等职。福建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交通状况也很差,全省三分之二的县不通汽车。当时老百姓流传着一句民谣“福建手无寸铁,路无寸轨。”
为了彻底改变福建落后面貌,在主持福建省委工作期间,叶飞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克服自然条件恶劣和缺资金、少技术等困难,移山填海、劈山筑路,建立起福建第一批新兴工业基地,建设厦门海堤,建成鹰厦铁路,结束了福建没有铁路的历史,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日子里,叶飞同志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他光明磊落,公道正派,严于律己、艰苦朴素。
20世纪90年代,曾有人请叶飞去参加某公司奠基典礼,说用于剪彩的金剪刀价值5万元,剪彩后即送给他。叶飞闻言道:“别说5万元,就是50万元,我也不去。”为将这些人拒之门外,叶飞抄录毛泽东赞扬好八连“拒腐蚀,永不沾”的诗句送给说客,“拒腐蚀将军”的雅号就此传开。
叶飞不仅自身作风清廉,还严格要求子女家人“不搞特殊化”。改革开放后,社会上“出国留学潮”“下海经商风”“与海外拉关系热”变得时髦起来。考虑到自己分管侨务工作和在侨界的影响,叶飞和子女们“约法三章”:第一,立足国内成才,不一定都要到海外求学;第二,不得利用父母的关系下海经商谋利;第三,不准因为私利与华侨、外籍华人拉关系。叶飞对身边工作人员也是严格要求,规定不准利用他的名义办个人私事;工作要认真负责,对党忠诚老实;对交办的事情,要有始有终。
“低潮时书生投笔从戎,百战中将军叱咤风云,首长一身兼胆识,为中国革命建奇功;一辈子淡泊人情世故,一辈子不喜低级趣味,首长一生惟刚正,是我党我军之忠魂。”这是叶飞逝世后,身边工作人员为他写的一副挽联。
今天,陪伴叶飞将军66年的子弹头在一个心形的小盒子里躺着,它不会说话,也不用说话。它就静静地躺在那儿,仿佛在默默回应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生死的铿锵答案。
(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