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政党,始终把学习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陈云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高度评价陈云的学习精神,指出“陈云同志出身贫寒,只读过小学,但他靠在长期实践中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具备了很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并号召全党同志学习陈云“刻苦学习的精神”。
1939年12月,陈云为总结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全党学习的情况,进一步克服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撰写了《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文。在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中,陈云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带头人、学习的方法3个层面阐述了“为什么学”“何人学”“怎么学”3个重要问题,为共产党员提供了“学习”的基本遵循。今天,重温这篇重要文献,对于提升共产党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知,改善学习态度和方法,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什么学: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
1938年,在延安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要把学习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党内一些同志对于学习的意义仍然认识不足,党员中依旧存在着忽视学习的错误倾向。要纠正这一倾向,使广大党员树立学习的自觉性,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学”这一问题。学习的目的越明确,对学习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学习的自觉性就越稳定、越牢固。为此,陈云开宗明义地指出:“对于学习的意义认识得够不够,是决定我们能否下决心学习的关键。”
陈云认为,学习的意义在于学习是共产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也是党员做好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并明确将学习与党员对党的事业所负的责任联系起来,把学习上升到党的事业的客观要求和必备条件,升华了学习的意义。他以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为例,指出过去党员干部对学习意义的了解并不深入,以至于“还不曾把学习理论作为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从根本上说,党员学习的好坏,是决定革命成败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变化的、复杂的环境中把握一切伟大的革命运动,并且指导各个运动使之走向胜利,正是因为有革命理论的指导。正如陈云所指出的:“共产党员有了革命的理论,才能从复杂万分的事情中弄出一个头绪,从不断变化的运动中找出一个方向来,才能把革命工作做好。”
当时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即对于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一些同志认为只要一天到晚不停地工作,就算尽到了对党的全部责任。然而事实上,仅有工作的热情而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极易导致盲动主义,仅有工作的干劲而忽视理论的提高又容易导致经验主义。这两种倾向,在党的历史上都曾产生过不利影响。所以,共产党员要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仅要勤奋工作,更需要提高理论水平,以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恰如陈云所指出的:“这种想法是很不全面的。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读书,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陈云进而对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出了一个重要判断:“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只有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工作的意义才是完整的。这一判断,清晰而深刻地阐明了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值得党员干部终生记取。
二、何人学:老干部、高级干部要成为学习的模范
在阐述“何人学”这一问题上,陈云抓住了在当时条件下进行理论学习的“关键少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毋庸置疑,学习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但作为党内的老干部、高级干部,陈云深知自己身上所担负的使命与职责,因而更有责任也更有必要提升自己的理论学习水平。同时,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能够在普通党员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因而,陈云明确提出:“党内的老干部、高级干部首先要努力学习,成为学习的模范。”
为进一步论述自己的观点,陈云启发高级干部去思考、比较,以下哪种情形对党更有利:一种是,一天到晚埋头工作,不去找时间读书;另外一种,就是一天抽两小时来读书。陈云认为,后一种无疑对党更为有利。因为,老干部“有斗争经验,学习理论更容易把书本上的东西消化成为自己的”,领导水平就可以显著提高。而党要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干部,首先要寄托在老干部和高级干部身上。
陈云进一步指出,延安的条件与环境正是学习的一个最好时机。国共十年内战期间,白区虽然有教材、教员,可因为白色恐怖,并没有适合读书的环境;苏维埃时期,尽管没有白色恐怖的不安,可因战事频繁,读书的机会也不多。相比较而言,在延安读书学习恰逢其时。领导干部应该趁此机会多读书,提升理论修养,更好“把握伟大而又变化多端的中国革命运动”,“否则将来就悔之晚矣”。陈云号召领导干部学习的同时,自觉以身示范。陈云儿时家贫,最高学历只是小学。但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最终成长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延安时期,陈云充分利用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他曾把过去犯错误的原因归结为经验少。后经毛泽东指点,认识到是思想方法不对头。陈云因此受到很大触动,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从中学习处理中国革命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还参加了中共中央组织的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会,学习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后来,陈云在同宋平、薄一波等人交谈时回忆道,在延安学习的那段时期对他帮助很大。1987年7月17日,陈云在与当时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再次谈到领导干部学习理论的重要性:“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怎么学:学会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取得学习成果之“事”,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器”。陈云主要提出了6种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
第一,挤时间学习。针对一部分党员认为没有时间读书的错误观点,陈云提出“应该想法挤时间来读书”。陈云本人在工作之余,不打扑克,不跳舞,全身心地读书学习。他的子女曾回忆说:“父亲读起书来,如饥似渴,有时甚至到了拼命的地步。”毛泽东也曾称赞过陈云“挤时间学习”的方法:“陈云同志有‘挤’的经验,他有法子‘挤’出时间来看书、来开会。”
第二,一本一本读懂。针对有的党员贪多求快、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陈云指出,读书不能一知半解,要读就读懂。这种力求把书上的意思都读懂的办法,是达到融会贯通的必经步骤。陈云谦逊地表示:“像我们这样没有什么底子,各种知识都很缺乏的人,要老老实实做小学生。”“老老实实做小学生”是陈云一生所坚守的学习品格。针对初学的同志,他还提出,不要贪多,要以既不弛怠也不着急的态度,一本一本读完,甚至可以“一本书多读几次”,“每字每句都读懂”,由此得益更多。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陈云是党内学哲学、用哲学的高手。对于读书,他始终强调“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陈云曾指出:“有些人只知道书本上的词句,却不会跟实际联系起来,使之成为行动的指针。”在强调注重实际工作的同时,他又特别强调,在把理论学懂弄通之前,不可着急“联系实际”,否则极易“弄得牛头不对马嘴”。只有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才会自然地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
第四,读书要做笔记。在陈云看来,做笔记有两点好处:“一是让你多读几次,一是逼着你聚精会神,认真思索,使你了解更深刻些,而不像随便看过去那样模模糊糊。”陈云非常重视做笔记,在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档案资料中,就存有陈云的几十本学习笔记。陈云的学习笔记工整详细、内容丰富,充分展现了他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
第五,组建学习小组。陈云提倡“读书最好有个小组,几个人在一起讨论一下,可以互相启发,程度低的还可以得到程度高的同志的帮助”。延安时期,陈云就在中组部组织了一个学习小组,从1938年至1942年坚持了5年。按照陈云的要求,学习小组从读原著开始,一本一本读懂,读书过程中大家互相讨论,教学相长。1940年,陈云领导的中组部学习小组被评为模范学习小组。
第六,制定学习计划。为了时刻与懒惰作斗争,真正把读书学习贯彻执行下去,陈云提出“要订出一个切实的读书计划,照着去办,坚持不懈”。陈云曾对学习小组的同志规定,对于一本书,每个星期必须读到哪一章哪一段。在学习小组讨论会上,每个人必须如实报告是否精读了规定章节,任何人都不可以找借口而没有读完规定章节。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将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学以益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增强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正如陈云在文章结尾处所号召的:共产党员“应该是‘加油’的时候了”!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