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福建交通廉政专题(已归档) > 廉政文化
《四留铭》的作者是王伯大,号留耕,福建长溪(今宁德市霞浦县)人。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登进士第,三年后来到江西临江军(今江西樟树市)任知军,主政一方。当时正值临江军遭遇大旱,赤地千里,王伯大到任后,实地调查灾情,为避免赈济粮款被层层盘剥,根据灾民受灾不同情况,用红、黄、黑、白四种颜色作标志,张榜公布灾民名单,火速将救济款物精准发放到灾民手中,救活了众多灾民。灾民感其德,编了一首民谣:“红黄黑白环,甲乙丙丁户。若非王知军,饿杀人无数。”
端平三年(1236年),王伯大奉诏入京,授尚右郎官(吏部尚书右选郎中、员外郎的通称),之后又迁右司郎官(尚书省右司郎中、员外郎通称)等职。官职不高,却以直谏闻名。一次,在召对的奏疏中极言“逸欲害德”,陈言“人主之患莫大乎处危亡而不知;人臣之罪莫大乎知危亡而不言”。王伯大洋洋千余言,充满了忧患意识,指出边事严峻,不可以为天下无事,又揭露了朋奸误国等时政上的弊端,自然也因此得罪了一些人,王伯大因此而外放婺州(今浙江金华)。
此后,王伯大的宦途起起伏伏。王伯大回到家乡后,听族人反映,当地营田陂长期失修,民苦田无水,要大修又苦工程太大耗费太多。王伯大得知后,带头捐出自己的一部分积蓄,并倡议乡贤积极捐款,在众人的努力下,最终完成了从20余里外截流引水的工程,使千亩农田受益,泽被近万乡亲。
宝祐元年(1253年),王伯大逝世,谥号“忠文”。较之他的仕宦经历,王伯大的“留余”思想,对后人的影响更大。王伯大“留余”思想的内涵,就是希望人们要正当谋利,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适可而止,在此基础上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关系的和谐。“留余”是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修齐治平的一条路径,也蕴含着中华文化如何化解矛盾、创造和谐的思想。
这一思想,不仅成为霞浦王家的家风,在全国各地也广为流布,影响深远。巩义康百万、苏州潘世恩等世家,都建有“留余堂”。本文开头提到巩义康百万庄园中的“留余匾”,便明确提到一个家族兴旺的秘诀:“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全国交通系统网站
省内交通系统网站
省级政府部门系统网站
全国交通系统网站
省内交通系统网站
省级部门系统网站
网站标识码:3500000018闽公网安备:35000899002号闽ICP备11011339号-28
地址:福州市东水路18号联系电话:0591-87077103
中文域名: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政务闽ICP备11011339号-31
主办: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承办:福建省交通信息通信与应急处置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