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家乡情●幸福路——福建省建设“四好农村路”典型事迹宣传活动(已归档) > 典型发布
荔城区北高镇
路窄、多坑、道远……这是此前人们对莆田市荔城区北高镇的第一印象。交通不便长期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为了拓宽道路,改善交通状况,北高镇群众不等不靠,发挥“愚公移山”精神,男女老少齐上阵,用实际行动说明:愚公不仅可以移山,还可以造路。
支部书记牵头集资修路
美兰路曾经是美兰村、竹庄村及周边高洋村、高峰村前往北高镇的唯一通道。别看地势平坦,但几个村子之间也仅有一条不到5米宽的狭窄村道用于连接出行,道路破烂不堪。村民往往形容:两部车路过的时候有一部都得掉下路基。
2017年正月,竹庄村村支部书记翁金芳牵头,将竹庄村与美兰村部分村民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如何解决困扰村民多年的村道问题。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由村民集体出资修建一条对外连接的新路。
莆田历史上走出了不少乡贤,上世纪以来不少莆田人外出做生意,但他们心里也念念不忘着家乡的发展。提议集资修路时恰逢正月,村里在外经商的乡贤都正好回来过年。作为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乡贤们纷纷踊跃捐款,少的一万两万,多则二三十万,65人共捐了1600多万元。
有了乡贤带头,村民们也积极响应。刚刚脱贫的竹庄村在档贫困户翁国荣,得知村里修路要经过他家池塘时,毅然决定无偿献出自家的池塘,并捐款1000元。他告诉村主任,自己曾经接受大家的帮助,内心十分感激,现在日子过好了,也要在家乡建设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就这样,修路的资金一点又一点地凑齐了。
乡里乡亲的“愚公队”
面对修路,美兰村和竹庄村还面临着一个大难题:土地。修路需要征用村民的田地和坟地。如何调解其中的纠纷和利益关系,成为摆在两村村干部中的一个难题。
竹庄村老人协会负责人翁秀治当时已经年过古稀,但为了修路,他与其他5名老人自发组成花甲“愚公队”,协助村干部入户动员村民捐款捐地、迁移坟墓、丈量土地、调解矛盾纠纷。经过“愚公队”的努力,竹庄村顺利迁移坟墓12座、募集善款300万余元。
经过竹庄村及美兰村两村的共同努力,最终筹得修路资金近2000万元。2017年,在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下,埕美路开建,半年后,这条长2.6公里、宽16米双向四车道并建有绿化带、路灯等配套设施的跨村道路初具规模,直通竹庄村村口,与国省干线G228纵一线相连。
“现在出门方便多了,多亏大家慷慨捐资,村里才有这么宽敞的村道。”村民翁开生表示,以前旧路坑洼、高低不平,自己新购买的私家车底盘较低,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开出去,如今,他终于可以放心地开上自己的车,带着家人一起去城区逛逛了。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