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家乡情●幸福路——福建省建设“四好农村路”典型事迹宣传活动(已归档) > 活动要闻
全文报道如下:
本报记者 薛荣泰 特约记者 王依琳
“近几年茶叶卖得火热,生活可比以前好多了!”眼下,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迎来一年一度的夏秋茶采摘季,新圩镇官畲村党支部书记蓝金福早早来到茶园,一边悉心打理茶树一边高兴地谈起了生意经——现在路好走了,茶商每次到他家都能收走上百斤毛茶,有些村民的点钞机都忙不过来了。
畲族村寨兴茶富农
早在2003年,官畲村就凭借独特的气候条件掀起了种茶热潮。随着种茶产业日渐兴起,村里唯一一条狭窄弯曲的盘山路无法适应发展需求。“茶商很多,旧路不好走,需要开新路。”蓝金福带头将自家7亩多茶园捐出用于拓宽村道。
据统计,全村群众共无偿征地78亩,其中茶地50余亩。2015年12月1日,长3.8公里、宽6.5米的芹官线顺利开通,村里到县城的路程缩短到了15公里。
“官畲村是全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路修得这么好,我们也要把旅游资源利用起来!”蓝金福又将目光瞄向了旅游业。在村民的精心经营下,如今的官畲村已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茶叶种植面积达1600多亩,全村一年茶叶收入达1000万元,旅游业收入达15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
“修路要紧!”
同样因路过上幸福生活的还有莆田市仙游县河星村村民。
6月23日,看着一箱箱优质农产品通过新修建的游霞公路销往城镇各大超市、商场,河星村党支部书记池元兴欣喜地说:“多亏政府的好政策,否则我们真不敢想。”
河星村位置偏僻,过去进出村的水泥路狭窄破旧,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成为制约村内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修路,河星村村民们纷纷出让土地和林地。“能够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我们必须支持!”村民黄芹华率先捐出自家农场共2.8亩地。
得知公路经过自家门前的路段比较狭窄,村民陈金炳主动与池元兴联系,愿意破埕改路,全力支持。“修路要紧!这条路经过我家门口,拓宽后我自己出门也方便不少,当然要大力支持。”陈金炳说。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新扩建的游霞公路于2020年9月建成通车,沿线群众共捐土地超2000平方米。自此,河星村彻底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出售难、货损多、价格低”的问题,摆脱了过去自产自销模式,橘树种植面积由80亩提升至400亩,油茶种植面积由100亩增加到350亩,村民人均年收入较2019年增加2000元。
八闽大地,农村公路建设背后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近年来,福建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群众主动配合、义务投劳。宁德市古田县修建鹤佳线涉及130多户村民的田地、林地共80余亩,村民们表示愿意全部无偿捐出。依托建成的鹤佳线,佳垅村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生态旅游基地。龙岩市新罗区竹贯村村民温炎坤将自家3.78亩的毛竹林全部捐出用于修路,大货车可以直接开到山脚下,每立方米毛竹能够节省50至100元运费。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