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李小鹏详解《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来源:交通运输部 时间:2021-03-02 10:21 浏览量:{{pvCount}}
| | | |
  3月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有关情况。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出席并作发布,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国家铁路局局长刘振芳、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志清、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一同出席并答记者问。
  李小鹏: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我和我的同事们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大家的监督和帮助!
  2月8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这是我们国家第一个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中长期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的编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纲要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相关部委、各省区市、社会各界、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借此机会,我也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
  第一,《规划纲要》细化实化了发展目标。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也就是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要支撑“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规划纲要》还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好先行。
  第二,《规划纲要》明确了三方面主要任务。
  一是优化交通布局,将构建70万公里的交通网线,建设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100个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
  二是在推进融合发展方面,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融合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网络、信息网络的融合发展,推进各个区域间交通协调发展,还要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现代制造业、快递物流业、现代物流业的融合发展。
  三是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推进安全发展,推进智慧发展,推进绿色发展,提升交通运输的治理水平。
  第三,《规划纲要》提出了5方面的保障措施。也就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组织协调、加强资金保障、资源供给、实施管理。
  总之,此次发布的《规划纲要》,与2019年9月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共同描绘出我国未来交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交通运输行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建设纲要、规划纲要两个纲要,以此为统领,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支撑、优质服务、当好先行。
  提问环节
  澳门月刊记者: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物流供应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请问在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方面,交通运输部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李小鹏: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你的这个问题很具有现实意义,也对长远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有要求,正如您所说,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是个严峻的考验,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委,已经成立了国际物流保障协调的工作机制,这个机制成立以来,我们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我们发布了一个指导意见,提出来要加快构建开放共享、覆盖全球、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使进口货物“进得来”、出口货物“出得去”。
  第二,加强调度和协调。对国际海运、航空货运、中欧班列、国际道路运输、国际寄递物流等方式加强协调,保证供应链的畅通。
  第三,坚持开放和合作的原则,保障物资的运输,同时也保障防疫物品和新冠病毒疫苗出口运输。
  第四,加强供需对接。我们建立了国际物流重点联系企业制度,正在加强保障体系的构建。
  第五,提升运力。前期根据航空运力不足,我们增加航空运力,我们还加大中欧班列的运行力度。近期又针对国际集装箱班轮和集装箱供需之间的矛盾,我们加强协调,优化航线配置,加快空箱回运,推动建立上下游企业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规划纲要》当中也对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开放安全稳定提出了要求。下一步,我们将在三个方面继续做好工作。第一,着力形成陆海空统筹的运输网络。第二,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第三,健全运输保障体系。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构建稳定的、开放的、安全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这样一个任务。
  光明日报记者
  近年来,邮政快递业作为现代化先导性产业,在畅通循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描述一下,未来邮政快递网络建设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马军胜: “家书抵万金,快递暖人心”,这两句话是总理在春节前慰问快递企业,对邮政和快递服务的评价。我觉得这也是全国亿万民众使用邮政快递服务的共同感受。这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整个行业发展是快速的,特别是邮政业务、快递业务飞速发展,这几年的快递量,特别是这段时间,快递量达到每天3亿件的规模。春节以后,基本上恢复到常态,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稳定作用。
  在今后一个时期,随着《规划》的实施,全国邮政和快递行业要按照“服务全领域、激活全要素,打造双高地、畅通双循环”的思路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建强主枢纽、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为大家带来更加便捷、更加绿色、更加智慧和更加可靠的消费体验,将会在以下几方面带来一些变化:
  一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拓展。随着快递寄递网络的继续深入城乡,还有面向国际的揽收、处理、运输、通关、投递的能力大大增强,正在实施的快递进村、快递进厂和快递出海工程的加快推进,覆盖范围、服务能力会得到大幅度拓展。
  二是寄递服务质量继续提升。农村地区将实现更高标准的投递深度和频次,邮政普遍服务的均等化水平会稳步提升,快递服务的智能化、定制化的程度会得到明显改善,定时派送、定时投递也会得到大范围推广。
  三是网络效率不断提高。寄递时效和稳定性会得到不断提升,在经济社会循环中的畅通作用会得到明显增强,网络运转会更加集约、绿色、智能和高效,真正实现物畅其流、货通天下。
  四是服务功能进一步丰富。实现从单一寄递服务向综合寄递物流服务升级,创新服务品种,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服务品牌,更好地满足多领域、多场景、多样化的需求,引领和满足新的寄递物流需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刚才您介绍到规划纲要可以说是一张我国交通运输业中长期发展的线路图,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未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总体布局情况。另外,不同的运输方式有什么样的布局特点?
  李小鹏: 我想你这个问题也是广大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大家都关心综合立体交通网到底是什么样子,我先从综合交通的角度来作个简要介绍。
  第一,这个综合交通网线网规模大约是70万公里左右。我们建设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将要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还要充分发挥民航和水运的比较优势。要连接全国所有县级及以上的行政区,边境口岸,重要设施,还有主要景区等。预计到2035年,建设的规模到70万公里左右。其中,铁路是20万公里左右,公路是46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沿海的主要港口有27个,内河的主要港口36个,民用运输机场400个左右,邮政快递的枢纽80个左右,这是从线网规模的角度看。
  第二,要打造“6轴、7廊、8通道”的综合立体网的主骨架。我今天带来一张图,这张图也是我们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附图,大家可以参考。我们根据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根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格局,特别是根据各个重点区域的交通需求量、交通时空分布的预测,把重点区域分成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叫4个“极”。除了这4个“极”之外,还有8个组群、9个组团。首先我们要用6条综合性的、大容量的、高速的、多通道的、立体化的主轴,把这4个集群联系起来,形成6轴。另外,“极”和“组团”、“组群”之间有7条走廊,在“组群”与“组团”之间、“组团”和“组团”有8个通道,这就是“6轴、7廊、8通道”,就是我们未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骨架。
  第三,我们还要加快建设枢纽。要同步打造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和枢纽港站。四个“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建设4个国际性的枢纽集群,另外还要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的枢纽城市和80个左右全国性的枢纽城市,构成大约100个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以上这三点就是从综合交通的角度来看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下面我想分别请王志清、马军胜、刘振芳和董志毅同志分别从不同的运输方式来看它的特点。先请王志清。
  王志清: 首先由我介绍一下公路水运方面的情况。
  在公路方面,未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模规划16万公里左右,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纵线、18条横线组成,普通国道的网络30万公里左右,由12条首都放射线、47条纵线、60条横线以及若干联络线组成。建成以后,国家高速公路将连接所有地级以上行政中心和城区人口超过10万人的市县,将直接服务全国90%的县级行政区。普通国道将连接全国所有县级以上的行政区以及沿边公路口岸,服务覆盖全国所有的人口,除部分边远地区以外,基本实现全国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上国道、30分钟上高速公路、60分钟上铁路。
  水运方面,未来国家航道网将由四纵四横两网构成,有2.5万公里的国家高等级航道,以及国际国境通航河流组成。全国主要港口合计有63个,其中沿海27个,内河36个,上述国家航道网和主要港口基本覆盖沿海沿江的主要区域,承担约90%的集装箱、粮食、能源和战略性矿产等外贸重点物资的运输量,将有力地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上海等11个国际枢纽海港将有力地支撑4个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各主要港口一道巩固我国在全球航运和供应链体系中的枢纽地位,协同推进国内统一市场和国际开放市场的建设,有力地支撑高水平发展的新格局。
  马军胜: 邮政主要是依托交通各种运输方式来拓展我们的空间的一个服务行业。所以,立体交通越发达,行业发展的效果就会越好。同时,邮政作为综合交通的组成部分,对下一步,我们将遵循立足国家战略的导向、顺应市场发展规律、立足流量流向需求的三个原则,对我们的布局进行规划。在规划中,我们突出三个特点:
  一是按三个层次对国家的邮政快递枢纽进行分级规划。第一个层级是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物流枢纽,这个层级的枢纽主要布局在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和西部五个集群15个城市,这个枢纽的层级既满足国内邮件快件的中转需求,又能够保证国际邮件快件、特别是洲际邮件快件的中转需求。第二个层级是和周边国家进行交换的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目前我们规划了20个这样的枢纽,主要是汇集周边国家邮件快件中转需求。第三个层级是全国性邮政快件枢纽,这样的枢纽总共45个。三级枢纽加起来共有80个,基本满足了国际国内邮政快递的中转处理能力。
  二是依托综合交通的比较优势,提升邮件快件干线运输效能。我们将重点依托公路网,大力发展甩挂和集装箱运输,升级优化公路干线运输能力。同时,我们依托我国特有的高速铁路网,大力推进高铁快递网络建设。我国高铁发展这么好,除了运送客人之外,也希望快件能早日上高铁。拓展航空寄递网络,加快国际邮件快件航空枢纽布局,充分依托综合交通比较优势提升我们的效率。
  三是大力拓展邮政快递网的深度广度,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邮政快递网络深入千家万户、联通五洲四海,我们要充分发挥邮政快递业网联千城百业、联系千家万户、联通线上线下、通达五洲四海的优势,全方位发挥行业助力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的重要作用,来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刘振芳: 首先感谢大家对铁路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特别是中国铁路这几年迅速发展,高铁已经为我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也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在《规划》纲要当中,到2035年,铁路网总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包含部分城际铁路,将达到7万公里左右,建设“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以及区域性高速铁路,形成高效的现代化高速铁路网。普速铁路包含部分市域铁路,将达到13万公里,建设以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边铁路为重点的中西部铁路,同时提升既有铁路效能,形成覆盖更加广泛的普速铁路网。
  同时,率先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加快都市圈市域铁路建设,促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铁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发挥着骨干作用,我们将按照《规划》纲要的部署安排,做好铁路方面的工作。
  董志毅: 下面由我来介绍一下民航方面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民航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因而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民航有这几个特点:一是高效便捷。在国际运输和区际间的远距离运输以及高附加值、高时效性的货运运输方面,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我们《纲要》中提出的“全球一二三快货物流圈”这样一个发展目标中,就发挥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机动灵活。在改善偏远居民交通服务水平,以及在执行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特殊任务中具有独特优势。三是带动力大。民航具有产业链长、资金技术密集、投资少、收益高的特点,特别是各地政府依托机场发展枢纽经济,越来越成为各地方政府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四是国际性强。民航是国际运输市场的核心力量,在国际运输中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是我们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
  所以未来我们将加速构建完善现代化国家机场体系和航空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发挥民航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比较优势。同时要加快和其他交通方式的融合,推进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在机场网方面,将加快建成以世界级的机场群,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区域枢纽为骨干、非枢纽机场和通用机场为重要补充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运输机场的数量将达到400个左右,重点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这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巩固10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推进郑州、天津、合肥、鄂州四个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将布局40个左右的区域航空枢纽,构建起四通八达、联通全球的空中运输网络。
  在航路网方面,一是要加快与机场网的协同,着力提升世界级机场群以及繁忙机场空域的运行容量。二是要推动主要机场群之间构建基于大容量通道、平行航路和单向循环等先进运行方式的高空航路航线网络。三是推动我国航路网与亚太航路网的高效衔接,构建结构清晰、衔接顺畅的国际航路航线网络。四是要统筹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的发展需求,构建适应各类航空用户需求的中低空航路航线网络。
  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机场网和航线网加强和其他交通方式的深度融合,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开放的、以枢纽机场为核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加快在制度、规范标准等方面的统一,推动运输服务和产品信息的互通共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运输服务一体化、技术标准一体化、信息平台一体化,持续打造无缝衔接、中转高效的空地联运服务产品。
  李小鹏: 刚才我的同事们从不同运输方式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了各自的特点。我想补充一点,就是在学习领会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时候,大家要特别注意三个重点:第一,这个规划纲要是一个战略性的、全局性的和布局性的《规划纲要》。第二,这个《规划纲要》是一个贯穿未来15年、展望未来30年的中长期的《规划纲要》。第三,这个《规划纲要》是一个需要动态调整、不断发展的《规划纲要》。
  南方都市报记者
  今天是春运的第33天,今年的春运和往年大不一样,能否介绍一下春运的整体运行情况?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好接下来大家的返岗返程之路?
  李小鹏: 春运的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每年的春运对于交通运输系统来说都是一次大考,今年的春运就极为特殊,任务更加繁重艰巨。我们一方面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运输服务的保障工作。为了做好这些工作,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成立了春运专班,这个专班由交通运输部牵头,相关部委共同参与,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
  总的来看,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错峰、避峰出行,减少不必要出行,全国客运流量到目前都保持了低位平稳运行,客流规模较往年有明显的下降。比如,日客运量最高的一天是2月28日,也就是昨天,运送了3152.4万人次,这个数字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62%,比2020年上升了149.8%。从春运前32天的情况看,全国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一共发送旅客6.3亿人次,日均1970.6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74.1%,比2020年同期下降54.1%。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人们居家过年,对寄递需求大幅度增加,邮政快递业“春节不打烊”。根据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6.6亿件,同比增长了260%,其中揽收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左右,投递量是去年同期的3-4倍,全国有超过100万名快递员、邮递员坚守在一线的工作岗位上,他们非常辛苦。
  目前春运还在进行,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做好春运的疫情防控和运输保障工作。主要是三点:一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加强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要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旅客安全出行。二是进一步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工作。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要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的落实,保障旅客健康出行。三是进一步做好运输服务保障工作。要加强对客流的预测分析,做好运力的组织调配和调度各项工作。要加强各方面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及时向群众提供出行信息。我们有信心做好今年春运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各项工作。
  海报新闻记者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深刻影响着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了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发展的要求,请问民航局在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董志毅: 这个问题确实是大众普遍关心和关注的。正如你所提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确实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同时也全方位重塑了民航业的形态、模式和格局。当前,中国民航已经迈入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的新阶段,但我国民航基础设施核心资源不足和巨大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而智慧民航的发展是解决民航发展问题的重要支撑。
  在2017年,我们就提出了智慧民航发展的概念,在2019年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我们和世界各国的专家一起深入探讨和交流了世界民航、智慧民航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简单来说,智慧民航就是要运用各种信息化和通信手段,分析整合各种关键信息,最终实现对行业安全、服务、运营、保障等需求作出数字化处理、智能化响应和智慧化支撑的建设过程。简要说包括四方面的基本特征:就是“全面感知、泛在互联、人机协同、全球共享”。这几年来,民航不断加快智慧民航的发展,把“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航司、智慧监管”这四个建设作为抓手来加速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在民航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民航在安全监管、运行、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
  下阶段,我们将以智慧民航建设为主线,驱动行业创新发展,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
  一是要实施以智慧民航建设为牵引的发展战略,制定新一代智慧民航运输系统的战略规划和科技攻关计划,统筹优势资源,向智慧民航建设倾斜。
  二是催生以集约共享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提高民航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
  三是以打造以合作共赢为特征的发展机制,加强与行业各主体间、各交通方式间、和上下游产业链、创新链间的协同合作。
  我想借这个机会,重点提一下民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我们加快民航智慧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针对民航新基建,未来,我们确定了“五个一”的目标,就是“出行一张脸、物流一张单、通关一次检、运行一张网、监管一平台”。我们将以“五个一”为目标,推进民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通过试点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经验和成果,建立行业标准规范和管理体制机制,支撑行业由数据支持决策向数据决策过渡。
  彭博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有关波音737MAX客机的问题,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美国、欧洲国家一道取消了对于型号客机的起降限制,中国为何还没有采取此措施,背后的考虑又是什么?
  董志毅: 关于波音737MAX复飞问题,中国民航已经多次表达了复飞三原则,即飞机的设计修改必须获得适航批准,驾驶员必须重新得到充分有效的训练,两起事故的调查结论必须是明确的,而且改进措施必须是有效的。
  从此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民航局提出的重大安全关切尚未完全得到解决,因此,技术审查在中国尚未进入审定试飞阶段。
  前期,波音737MAX飞机在中国停止商业运行后,民航局相关机构持续与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波音公司保持沟通和联系,并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技术审查工作,我们的合作是积极而有序推进的。
  近期,民航局适航审定机构正在与波音公司研究审定试飞工作方案,待我方提出的重大安全关切得到解决后,将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审定试飞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对民航业发展的关心。
  经济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给国家铁路局的刘振芳局长,我们知道《规划纲要》指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铁路是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规划纲要》是如何体现铁路高质量发展的?
  刘振芳:《规划纲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对铁路高质量发展,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安排。
  一是提升铁路创新水平。深化铁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互联网+”、“物联网+”为推动力,运用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铁路运输服务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是推动铁路融合发展。打造多方式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四网融合”,优化调整运输结构,着力发展多式联运,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物流衔接“无缝化”、运输服务“一体化”。
  三是提高铁路运输服务品质。构建以高铁为主的“大容量、高品质、高效率”的区际快速客运服务系统,形成横贯东西、沟通南北、内畅外联的铁路运输大通道。不断推出高铁货运、冷链物流、城乡配送等适应市场需求的铁路货运新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是打造绿色安全铁路。持续增强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耐久性,提高运输装备的智能化、清洁化、标准化水平,打造以低碳为特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法治保障、科学合理、规范自律、综合协同的铁路治理体系,全面提升铁路安全水平。
  五是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铁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提高中欧班列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畅通国际物流和贸易通道。
  铁路将更好发挥综合交通体系骨干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多层次、一体化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请问如何强化枢纽一体化的规划建设?
  王志清: 我觉得您提了一个非常关键,也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刚才小鹏部长介绍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线网规划布局和枢纽系统布局。在这当中,综合交通枢纽实际上就是这些布局的节点。可以这么讲,这张网的体系优不优、运行畅不畅、效率高不高,直接牵扯到枢纽网络的建设水平。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一批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强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同时也形成了以机场、铁路场站为代表的一些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明显改善了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大家如果经常出行的话,上海虹桥综合枢纽以及南京南站枢纽就是很好的例子,把多种方式集中到一个点来统一布置。
  不过,我们的综合交通枢纽在建设和规划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枢纽大都平面化布局,空间利用效率不高,集散网络不配套。二是客运枢纽的换乘便捷程度和货运枢纽的衔接转换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枢纽功能单一,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结合度还不够好,带动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
  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就是各种交通方式相互独立发展、协同不够所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未来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重点将在一体化上下功夫,《规划纲要》提出了“三统一、一协同”的建设原则,也就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协同管理”。具体任务包括:
  一是推动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各种运输方式集中布局,实现空间共享、立体或同台换乘,打造全天候、一体化的换乘环境。推动既有综合客运枢纽整合交通设施,共享服务空间,这个理念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设计、建设、运营当中已经有了很好的范例。大家可以看到,航站楼地上地下五层布局,涵盖了机场、高铁、地铁、城铁以及出租车和机场巴士等,这种集中布局可以使大家换乘更加便利。
  二是要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输运”体系的建设,统筹转运、口岸、保税、邮政快递等功能,提升多式联运的运输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在这方面,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是处理好交通枢纽与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去年年底,重庆建成了首个高铁站城一体化的项目,就是高铁站与城市功能一体化,也就是重庆的沙坪坝站,这是国内首个高铁站与城市综合体统一开发建设的案例。
  四是要落实好《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的要求。大家如果认真读一下这个规划,可以看到,在这个规划当中明确了国际航空枢纽基本实现2条以上的轨道交通衔接,全国性铁路客运枢纽基本实现2条以上市域(郊)铁路或城市轨道衔接,这将为高质量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提供有力地支撑。
  澎湃新闻记者
  快件在运输过程中损坏常困扰着快递用户,近日发布的《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要求,寄递企业避免抛扔踩踏着地摆放邮件快件,请问对此邮政管理部门将如何实施监督,个人用户如果遇到了快递暴力分拣应当如何寻求帮助?
  马军胜: 邮件快件抛件、踩踏、着地摆放等问题属于不规范操作,法规标准是不允许的。这些问题的出现,从表面上看,与量大人少、件多人少、设施设备配置不齐有关系,但从本质上看,还是企业的经营理念、服务理念、管理理念出现了偏差,没有真正以人民为中心。对这些问题,邮政管理部门态度鲜明,是坚决反对、坚决制止的,要坚决治理。
  下一步,对这些问题,我们想通过以下四方面的措施来加以改进。
  第一,督促企业落实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要求。快递服务标准、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等对这些都有明确要求,我们要指导企业严格落实,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第二,加强能力建设和科技的应用,防范和治理抛件、踩踏、着地摆放的问题。这些年来,行业发展太快,客观上来讲,能力确实跟不上。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能力配置增强和科技手段运用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在枢纽这一级,自动分拣基本能够很好解决,所以在中心局和枢纽方面比较少发现这些问题。但是从末端来看,无论是场地、设施配置、处置能力等都有所不足,所以这种情况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我们要通过增加投入、增强能力来妥善解决。
  第三,加强市场监管。政府部门对这些问题要开展随机抽查核查,同时运用数据平台,通过“互联网+监管”的手段来进行核查,督促企业规范操作行为。
  第四,强化社会监督。广大用户如果遇到寄递服务质量问题,包括记者朋友刚刚讲的抛件、踩踏、着地摆放等问题,都可以通过12305热线向政府部门进行申诉。我们也欢迎广大用户与我们携手,共同维护市场秩序,进一步改善邮政快递业服务质量。
  封面新闻记者
  《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开展人行道净化行动,因地制宜地建设自行车专用通道,请问在鼓励公众绿色出行方面未来会有哪些措施?
  李小鹏: 你提的问题是有关绿色出行,绿色出行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又关系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以是个重要的问题。这几年来,我们国家各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积极探索推行绿色出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我们已经连续多年,在87个城市开展了公交都市的创建行动。再比如,我们发布了相关政策措施,推进公交线路、自行车道、人行道等慢行系统的建设,开展了宣传月、宣传周等活动。我们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到目前为止,在公交系统推广了大概41万多辆的新能源汽车,在巡游出租车系统大概推广了14万多辆的新能源汽车。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绿色出行创建的这些行动,距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特别是距离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规划纲要》提出要鼓励绿色出行,提高城市绿色交通分担率。下一步,我们要贯彻落实好这个要求,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第一,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要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交系统。要持续完善城市公交服务网络,提升城市公交发展水平。第二,深入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主要是引导公众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或者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总体来说,要逐步降低小汽车通行总量,提升整个城市的绿色出行水平。第三,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运用。还要指导地方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辆的比例,建设好充电桩等在内的服务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加快提升城市客运清洁化、低碳化水平。我相信,全社会共同努力,绿色出行会蔚然成风。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