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主要目标:全年公路水路投资完成1000亿元。建成高速公路100公里、普通国省道15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500公里。新增港口泊位4个,实现南平至闽江口500吨级船舶恢复通航。公路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不低于5%。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00万标箱。打造10对标杆高速服务区,加快26处省界公路服务区提质升级。打造客货邮融合乡镇运输服务站15个、客货邮融合线路25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是抓规划、夯基础。完成《福建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启动全省农村公路网规划修编和内河航道规划编制,完成南平港、三明港、福州内河港口总体规划及厦门港古雷港区将军澳作业区规划方案报批。二是抓前期、增储备。加快沈海线泉厦段、宁德段、漳州段扩容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列入交通运输部“十四五”规划库项目一半以上完成前期工作。三是抓开工、扩新建。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106公里、普通国省道项目300公里、港口项目3个,开工建设省道S207线闽浙界至寿宁下党公路。重点畅通省际边界节点,建立省际区域交通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四是抓在建、保完工。重点推进9个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建设国省干线1000公里,建成高速公路项目4个,新增生产性泊位4个、货物通过能力1697万吨。
二、助力共同富裕,接续办好服务乡村振兴民生实事。一是实施农村路网提升工程。加快县道提级改造、乡道单改双、通较大自然村公路硬化,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800公里和农村公路“串珠成链”,创建美丽农村路1000公里。二是实施日常保养提质工程。完善农村公路养护配套考核办法和奖补政策,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出台改革实施方案。持续开展日常保养提质年活动和最美乡村“福”路创建,试点乡村道路乡镇执法。三是实施运输服务惠民便民工程。优化区域经营、预约响应农村客运服务供给,具备条件的地区实现全域公交。推动各县落实农村客运扶持政策,健全农村客运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持续培育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支持客运车辆代送邮件快件,推广“一车多用、一站多能、一网多用”等运输发展模式,推动农村客运、货运、电商快递等融合发展。四是实施示范创建提升工程。继续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省级示范县,启动全国示范省创建,争创全国示范县2个。
三、打造一流港口,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加快重点港区建设。加快翔安港区、招银港区开发,推进翔安港区1-5#泊位建设前期工作。推进厦门港集装箱经营,形成“股权多样化、运营一体化”的平台模式。加快江阴集装箱核心港区连片开发和经营,建成万华江阴13A、B、C泊位。推动可门作业区1-11#泊位大型干散货码头的整合和开发。推动湄洲湾罗屿码头连片开发,充分发挥40万吨铁矿石码头功能,进一步加强对腹地辐射及对台中转。推动宁德漳湾18-21#泊位建设、泉州石湖5-6#泊位建设、古雷大型公共液散码头连片开发。二是保障国际供应链畅通。稳定出口航线运力和集装箱供给,提升沿海集装箱码头,提高粮食码头等重点物资运输保障能力。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吸引国际班轮公司在我省增加运力投放、增开航线,大力发展水水中转和海铁联运等业务,加强与RCEP国家的近洋航线建设,加密国内沿海至厦门等省内外支线航班。三是优化港口营商环境。持续落实好“丝路海运”港航发展扶持政策,推动各地市延续或出台航运业扶持政策。主动服务港航企业,优化港口作业流程,规范港口收费,进一步推广引航可视化平台,扩大夜间引航范围,做好引航员招聘工作。四是加快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研究促进航运高质量发展政策,优化船舶“运、检、航”等办证手续,为船舶落籍我省提供便利化环境。推动建设国际航运船舶运输综合服务平台,促进航运要素集聚和功能完善。引导航运企业规模化发展,优化船队运力结构,壮大运力规模超100万载重吨的海运企业。五是加大闽江航运开发力度。加快南平沙溪口至三明台江航道整治和南平港洋坑作业区等码头建设。开展闽江航运扶持政策研究,推广应用电动船舶,培育扶持内河航运船队,构建以闽江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江海联运体系。发展水上旅游客运,促进水上客运与旅游、文化、城市融合发展。
四、促进提质增效,持续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一是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发展更高质量。加快福州、厦门、泉州、三明等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厦门东南智慧物流园、闽中公铁物流园、石湖港区后方保税物流园项目建设。推动国内龙头企业项目落地,提升交通运输平台经济产业集群竞争力。做大做优快递产业,续建永安韵达、德邦厦门等项目,开工韵达(漳州)等项目。二是运输结构更合理。深化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聚焦电力能源等生产生活产业集群和省内A级重点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符合我省实际的成规模运量、全过程负责、一体化服务的多式联运“一单制”线路。三是路况水平更优化。实施普通国省干线路面修复性养护270公里。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完善通往全省47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道路沿线的交通旅游标志,加快G228线已通车路段改造提升,打造“一市一主题、市市有示范”滨海风景道。实施国省干线公路预防养护560公里,确保国省道一、二类桥梁比例持续超过95%。四是服务品质更提升。深入推进服务区建设品质提升,修订完善服务区提升标准,开展服务区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完善司机之家、ETC服务、货车停放等功能设施,打造一批特色服务区、主题服务区、智慧服务区。完善配套政策深化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支持各地开发利用公路沿线服务区、停车区、公路站等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五是交通出行更便捷。推动道路客运转型发展,推广应用部省联网售票、道路客运电子客票,持续深化95128出租车电召热线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地市扩大县际定制客运开通比例。积极推进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指导福州、厦门、南平强化轨道交通运营,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50条。在道路运输领域加快推广应用电子证照,优化省驾培监管服务平台功能。探索渡运公交化、公司化运营,建设陆岛交通码头2个。
五、突出依法行政,积极构建行业现代治理体系。一是优化交通政务服务。拓展“一件事”集成套餐改革,厅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平均压缩70%,“即办件”占比50%以上,“一趟不用跑”事项保持100%。加快“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电子证照应用比例达到100%。二是完善交通运输法规制度体系。出台全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标准,加快《福建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立法进程。三是推进法治政府部门建设。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和“八五”普法规划。组织完成33件规范性文件修订与发布,开展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年度考评,探索考评结果与奖惩措施挂钩机制。持续开展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三年行动,完善行政执法规范化制度。四是加强交通信用体系建设。出台普通公路养护、安全生产领域信用管理办法,推进交通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加快构建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全面推行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检查事项实施细则。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五是提升科技治超执法水平。加强执法监管平台数据归集共享,推动全省执法办案系统全面并网,推进267个智能感知监控点、1个省级治超监控监测中心平台、8个市级平台和79个县级分中心平台建成投用,建设省市县三级交通执法监测监控网络,实时联网率达95%以上,形成治超“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控一张网”格局。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