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交通要闻 > 媒体视点

各地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

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

来源:中国交通报 版次:第06版:沿海港口 时间:2024-11-05 17:10 浏览量:{{pvCount}}
| | | |

  近日,浙江省建设世界一流强港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浙江省优化港口营商环境改革方案》(简称《方案》),通过打造高效便利的港口口岸环境、一体智治的港口服务环境、自由开放的港口外贸环境、公正透明的港口商事环境,进一步提升港口货物进出口便利化水平,营造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港口营商环境。

  港口是联系内陆腹地和水路运输的重要枢纽,在区域贸易和跨境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应对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和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沿海各地港航管理部门和港口企业携手,通过不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助力区域经济蓬勃发展。

  创新通关模式

  便利外贸货物进出口

  “原先,我从绍兴出口柜子,需要在宁波提空、进港、报关、查验,因为货在绍兴,时常因提不到箱子、被抽到查验而担心赶不上船,现在有了‘浙江e港通’,可以在本地就近提箱、查验,业务办理更有保障!”浙江纺都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裘先生说。

  今年9月,“浙江e港通”品牌正式发布,标志着“浙江统一货物进出口便利化模式”实质落地,全方位、深层次提升港口货物进出口便利化水平。

  新模式以关务、港务、船务、信息、管理“五位一体化”为突破口,有效打破了内陆港的传统地理局限,通过全方位前移港口服务,全链路整合箱源、货代、集卡等物流供应链核心要素,将内陆港站建设成为国际贸易“始发港”和“目的港”,进一步拉近内陆地市与全球市场的距离,实现“两关如一关、两港如一港、陆港如海港”的崭新格局,营造“无水有码头”的陆港联动物流新业态,为内陆外贸进出口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和营商环境,推动陆域经济和海域经济实现“双向奔赴”。

  《方案》指出,浙江将加强船务资源保障,引导船公司在内陆港站设立提还箱点,完善箱管、驳箱、修箱等服务功能;深化港口一体化服务,推进全省引航一体化改革,探索船舶燃料供应备案“全省互认”;强化海事边检服务能级,推广宁波舟山港干线集装箱船交通组织一体化至全省港口近洋航线,推行海事“临开不查”“远程复查”和边检“靠泊快开工、完工快离泊”机制。

  不止在浙江,一系列创新的服务模式在各沿海地区相继上线。

  广东创新湾区一港通、组合港模式,为优化港口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持。其中,组合港模式指的是以广州南沙港、深圳蛇口和盐田港为枢纽港,珠三角内河港为支线港,通过不同海关监管互认,允许企业在支线港口直接办理海关查验、放行、交还箱等手续,支线港得以共享枢纽港作为国际大港的资源,促进形成“两港如一港”“一港多区”的港口群格局。

  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两地转关作业模式,精简了办理手续,由“两次报关”变为“一次报关”,货物平均堆存期由7天缩短至2—3天。

  据江门、肇庆外贸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组合港模式较原水路通关模式运输,每标箱可节约物流成本300元至600元,较道路运输每标箱可节约物流成本800元以上。今年前7月,广东组合港模式累计转运货物31.83万标箱,同比增长17.9%,为企业节省物流等相关成本超2亿元。

  信息化助力

  口岸运行高效畅通

  在连云港港铁矿石自提场地上,货车司机从进入现场闸口、装车、平货到作业结束出场,不超过1小时;在港口货车集散中心,货车司机平均等待时间不超过30分钟,等待期间可以喝口热水、吃口热饭、洗衣淋浴……

  近日,连云港港对“智能装车”系统进行功能拓展,综合运用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堆场垛位实时监控、生产调度指令即时传递、机械车辆精确定位、货垛导航服务等功能的可视化、智能化,有效提高了港内作业效率。系统上线后,车辆在港平均停时降低20%,装车作业准确率提升至100%。

  为科学高效规划进出场集装箱堆放位置,连云港港还开发了“进出口箱ED智能派位系统”,整合船舶历史数据,采用先进算法,实时结合装卸、生产、交通、场容等情况,科学规划港口作业最优路径、安排集装箱堆码最佳位置,最大限度释放堆场效能,推动码头运营效率稳步提升。

  口岸作为国际贸易与物流的门户,其数字化程度关系到港口在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物联网、5G、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助力下,除码头作业效率提升外,一站式服务的数字供应链平台广泛应用,助力打造服务型智慧港口,保证口岸运行高效畅通。

  10月10日,山东港口港航口岸服务发展暨智能服务产品推介会在青岛举行。推介环节发布了包括云港通全域智能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全栈智能港口运营系统解决方案、智能航运能源服务体系、方舟TaaS(贸易即服务)大模型在内的四大产品体系。

  据介绍,四大产品围绕主业数字化,以提升全产业链工作效率、提高航运服务能级为核心目标,提供智能港口数字服务、智能口岸监管服务、智能供应链协同服务、智能绿色航运服务、智能全栈码头OS产品解决方案服务等五大服务,并将人工智能技术贯穿业务始终,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助力打造现代化口岸服务实践样板。

  专属化金融产品

  破解融资难融资贵

  今年9月,厦门港港航企业专属金融产品——“港航信易贷3.0”正式上线运行,进一步优化厦门港营商环境,引导港航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厦门港航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解决船舶管理流动性强、金融机构融资风险比较高、船舶大型化、港航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融资额度需求加大及整个港航产业链发展的融资需求等问题。

  “‘港航信易贷’是厦门在全国首创的港航企业专属化金融产品,旨在破解港航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港航信用转化成稳产能、渡难关、助发展的‘真金白银’。”厦门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如此,厦门港口管理局积极推进无差别综合服务窗口改革,实现跨部门无差别综合窗口和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业务“一窗通办”;印发《厦门港航生产经营人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推出“港航信易贷3.0”,为19家港航企业提供融资授信资金3.05亿元;与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厦门船东协会建立调解与仲裁工作对接机制,打造海事争端解决优先选项。

  聚焦打造自由开放的港口外贸环境,《浙江省优化港口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指出,浙江将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向“通关﹢物流”和“通关﹢金融”等拓展。推广出口退税免填报、“单一窗口”非接触办税等功能;创新跨境物流服务,拓展海运快线网络和跨境物流节点布局,打造“海铁专列﹢海运快线”等跨境物流多式联运服务新模式;推进“一单制”在江海、海河等多式联运方式中的复制推广;强化快速集货、退货、出口跨境物流高品质服务。

  同时,为打造公正透明的港口商事环境,浙江将推进数字化赋能和增值化服务,落地多式联运“一网智联”等涉企“一件事”“一类事”集成服务场景;推进浙江自贸区一站式海事法律服务中心、宁波涉外法务集聚区建设,推动现代法律服务与港航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强涉港金融政策支持,扩大开立船舶预付款保函的规模及受益面,探索在建船舶抵押融资。

  (记者:白萱 通讯员:罗俊峰 周舟 张新语)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