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交通要闻 > 媒体视点

提升服务能级

福建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来源:中国水运报 版次:第03版:综合新闻 时间:2024-11-18 15:44 浏览量:{{pvCount}}
| | | |

  在近日召开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会上,福建省交通运输厅荣获“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效突出单位”。今年以来,围绕建设交通强国福建先行区,持续提升港航服务能级,促进港航高质量发展,福建接连取得新进展——

  7月30日,福建首座码头桥吊自动气象站在厦门港投用,“丝路海运”气象服务平台有了更精准、实时的数据支持;8月15日、27日,再添泉州港至马尼拉、厦门港直航新西兰两条“一带一路”航线;10月11日,福州港首个“飞地港”、闽赣合作项目白马港区湾坞作业区8号泊位竣工验收;10月12日,经成都国际铁路港运抵的货物从厦门港出发,前往波兰格但斯克港,成都、厦门海铁联运双向大通道正式打通。

  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港口是福建联通世界、开放共享的重要窗口。2020年10月,福建区域交通协调发展、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等任务入选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名单。聚焦推进“丝路海运”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海峡两岸重要大宗散货物流基地,福建形成了一批具有引领性、可复制性、示范性的典型经验,为推动全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贡献福建力量。

  跨界融合

  擦亮“丝路海运”物流品牌

  推进“丝路海运”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成为福建推进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这一交通强国试点任务的重要抓手。

  “丝路海运”是福建立足“海丝”核心区的定位及港口、区位优势,推出的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自2018年推出以来,它持续融入国家战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和韧性,成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供应链和产业链畅通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达132条,通达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共145个港口,联盟成员340多家,为全球港口、航运、贸易、物流、科研等企业和机构搭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平台。

  千万个集装箱在全球流转,依靠的是“丝路海运”组织协同化、运营平台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标准化、运行便利化、品牌全球化,进而形成利益、责任、命运共同体。厦门港充分发挥国际干线枢纽港优势,将全球资源、产能、市场紧密相连,令海上丝绸之路再次焕发新的荣光。对接“丝路海运”,厦门开行至波兰罗兹、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等国际货运班列,实现“海丝”“陆丝”无缝连接。“跨境电商+中欧班列+丝路海运”打造国际物流新通道,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

  “得益于‘丝路海运’命名航线的高效率,‘丝路海运’的厦门—马尼拉电商快线,仅靠泊厦门港和菲律宾马尼拉港,海运时间被压缩到2天,在全球实属罕见。”海丰集运厦门分公司市场部经理范协辉说。

  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南告诉记者,“丝路海运”构建广泛高效的海上运输网络,重点打造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平台,制定港口、航运、通关、中转、多式联运场站等贯穿物流链多个环节的服务标准体系,均是创造良好海运合作发展环境、促进运输服务品质提升的重要支撑。

  “丝路海运”通过跨界合作和融合发展,实现了港口、航运、物流、贸易、金融等企业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这种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交通运输行业的界限,推动了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为国际贸易合作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规模集约

  助推区域交通协调发展

  9月13日,世界最大的装有风力推进系统的船舶之一、超大型矿砂船“博克内布利纳”轮卸载38.39万吨铁矿石后,安全驶离罗屿作业区。在这里,沿着400多米的岸线,4台50米高桥式抓斗卸船机一字排开,后方堆场中,一座座铁矿石小山闪着丝绸般的光泽,配送车辆繁忙穿梭。

  “40万吨轮已在罗屿码头形成常规化靠泊。”罗屿港口公司副总经理邹奥青告诉记者,罗屿码头逐步强化连片规模效应,目前已投产9号40万吨卸船泊位、10号10万吨装船泊位,8号30万吨级散货泊位和11—12号2个15万吨级散货泊位也已开工建设。

  “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是福建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之一,打造海峡两岸重要大宗散货物流基地是这一试点任务在港航领域的重要落脚点。

  作为福建省重点打造的大型干散货港核心港区之一,湄洲湾港东吴港区依托集铁路、公路、水水中转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体系,构建起矿石、煤炭从采掘生产到终端用户的便捷供应链通道,推动大宗商品领域的企业、产业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10月16日,满载5.9万吨铁矿石的“金海强”轮,从罗屿作业区驶向台湾台中港。

  今年以来,罗屿码头对台发运船舶已超45艘次,自开港以来对台铁矿石中转总量已超1707万吨,连续4年稳居大陆对台中转铁矿石第一港口地位。

  集中优势资源,发力重点领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提升生产效率,今年来东吴港区各生产数据亮点频出: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商FMG成为罗屿码头合作的又一矿石巨头,合作4个月来通过罗屿中转铁矿石超271.02万吨,罗屿码头出口铁矿石至东南亚同比增长433.01%,创历史新高;港区转口贸易大幅增长,1-9月完成散改集煤炭铁路运输36.57万吨,同比增长53.07%。

  福建省湄洲湾港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港口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湄洲湾港逐步形成了油、煤、矿、气四个特点鲜明的主要货种运输系统,以东吴港区为核心,以肖厝、秀屿港区为补充的海峡两岸重要大宗散货物流基地已逐步形成。

  增信赋能

  “信易贷”构建港航治理新模式

  港航业是重资产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船舶买造、船舶物供等方面均需投入大量资金。

  如何将信用记录“盘活”为信用资产?厦门港开辟了港航发展筹资新渠道——通过推进公益性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将信用数据与普惠金融融合应用,于2020年在全国首次创新性推出港航企业专属化金融产品“港航信易贷”。

  9月13日,经过不断优化,迭代升级的“港航信易贷3.0”正式上线运行。利用多维度信用数据为企业增信赋能,信用良好的企业可获取成本更低、融资额度更高的贷款。“港航信易贷3.0”覆盖包括港口、航运、造船、报关以及出口企业等全产业链,成为企业腾飞的强效“助推器”。

  “全新升级的‘港航信易贷3.0’产品更加注重跨部门信息的结合性,港口、海事、中国船级社三方合作,通过融合三方多维信用数据源,提高企业信用画像精准度,为融资准入、融资后、供需撮合及风险管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支持。”厦门港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先锋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该产品注重港航企业精准触达性,提高融资授信额度,如中国银行厦门市分行的“船舶抵押贷”,产品单船授信额度由“港航信易贷”2.0版的5000万元提升至8000万元—1亿元,最高授信额度可达5亿元。除此之外,此次共有6家银行开发了港航专属金融产品,将“港航信易贷”服务链条延伸至厦门港所辖的港航产业链关联企业。

  截至目前,“港航信易贷”已为79家港航产业链关联企业提供融资授信165笔,融资金额达22.19亿元。

  “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开展以来,我们坚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打造亮点,立足福建港口发展实际和更好发挥港口枢纽作用,以做优‘丝路海运’航运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做强海峡两岸重要大宗散货物流基地、打造更加优越的港口营商环境为着力点,有力促进港航高质量发展。”福建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试点成果的总结应用推广,努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先行区闯新路、开新局、立新功。

  (全媒记者:王有哲 陈勤思 通讯员:陈娜妍)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