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日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的推进公交“六进”服务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厦门市已在岛内外6个区的29个点位开通37条公交“六进”服务线路,包括14个住宅小区、7个园区、4所学校、2家医院、1个商圈、1家企业,有效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公交“六进”是指公交进小区、园区、学校、医院、商圈、企业等公交线网薄弱区域,旨在充分发挥公交的灵活性和便捷性,根据乘客“流时、流量、流向”设计线路类型、发班时间、停靠站点,并配套增设特色样式站牌。
随着3条地铁线路陆续开通,厦门市逐步形成以地铁、BRT(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常规公交为网络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体系。今年4月以来,厦门市大交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交通运输局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会同各区政府及厦门公交集团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合力开展公交“六进”服务工作。
公交吸引力显著增强
“我家住在金尚小区西门附近,以前坐BRT换乘公交的途中要走好远的路,自从M49路新线路开通后,BRT出站后步行仅100米就能坐上直通我家小区的公交车。”厦门市民元女士高兴地说。
近日,为方便厦门市湖里区金尚小区等居民区的乘客就近接驳周边地铁、BRT站点,湖里区结合公交“六进”服务工作,新增公交M48路等3条公交地铁接驳线路,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
据厦门市大交通办规建组副组长陈琳介绍,公交“六进”服务线路开通后,取得了“一多四少”的工作成效,即客流多了、步行少了、拥堵少了、碳排放少了、花费少了。在优化调整的线路中,单线路每日客运量在1000人次以上的有8条,乘客平均步行距离减少约475米。
“公交‘六进’服务的推广实施,紧扣当下民生需求,可让市民群众缩短出行时间、提升出行体验、节省出行费用,获得更安全、更便捷的公交出行服务,吸引更多市民群众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在促进节能减排、优化交通结构、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厦门市交通运输局综运处二级调研员邹红波说。
一线路一方案
公交“六进”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厦门公交集团联合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了多轮次的现场踏勘和意见征集,在线路设计时不拘泥于常规线路,而是精准分析乘客出行需求,灵活设计“M”字头的地铁BRT接驳线、“3”字头的高峰专线、“4”字头的社区公交等多样化的线路形态,串联服务区域、地铁、BRT站点或公交枢纽,通过“短、频、快”的微循环运行模式,完善“地铁﹢BRT﹢公交”服务网络。
为进一步提升公交线路服务质量,厦门公交集团尽量将公交“六进”服务站点设置在产业园区、医院、小区等服务区域的内部或主要出入口,并按照“一线路一方案”的原则,配套站牌、候车亭、简易首末站、导引标识等设施。
随着厦门公交“六进”服务工作的持续推进,许多好的经验做法被总结提炼形成工作机制,用以指导后续工作开展。厦门市交通运输局专门组织制定了《厦门市公交“六进”线路规划导则》,对公交“六进”线路的规划标准、实施条件、配套设施等方面作出了规定,明确了公交“六进”工作中相关单位的职责分工以及线路规划、设计和实施流程等,更好地指导各单位共同做好公交“六进”服务工作。
多模式优化公交线网
据厦门公交集团副总经理林生能介绍,近年来,除推进“六进”服务工作外,厦门公交还持续推动公交与地铁、BRT融合发展,多模式优化公交线网,通过差异化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在推动常规公交与地铁、BRT融合发展方面,厦门市新增13条、调整19条次公交接驳线路,持续优化接驳线网;在地铁出入口旁增设接驳站的基础上,结合公交“六进”服务及接驳线路优化,增设102个公交、地铁、BRT接驳站,方便乘客换乘。
厦门着力打造岛内“七纵六横”公共交通干道干线,目前已形成7条干道干线,优化调整54条次微循环线路;陆续开通6条公交通勤快线,采用“定时定点﹢减站提速”的运营模式,进一步提升乘客通勤效率;推行节假日服务专线、公交旅游专线、“公交﹢文旅”与“公交﹢商务”主题巴士等,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公共交通出行服务。
今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简称《条例》),明确国家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综合采取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措施,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增强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鼓励、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作为机动化出行方式。厦门市将认真抓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持续推进公交“六进”等一系列工作,方便广大市民群众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记者:潘斯航 卢锐)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