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码头工人转型摄影“明星” _ 媒体视点 _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今天是:2025年03月30日 星期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交通要闻 > 媒体视点

陈明星

码头工人转型摄影“明星”

来源:中国交通报 版次:第03版:人物 时间:2025-03-14 10:14 浏览量:139
| | | |

陈明星在码头摄影采风。(陈明星 供图)

  

  橙色厚重的工装,布满油污的手套,黝黑发亮的皮肤,坚定认真的表情……这是摄影师陈明星拍摄的一组码头工人锚固设备工作图。去年,从福建省泉州太平洋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退休的装卸主办陈明星,对每一个装卸动作都熟稔于心,可以说,每一个镜头,都是他43年工作生涯的缩影。透过一组生动的图片,仿佛能听到铁质锚固件与扳手碰撞的脆响。

  愚公移山我移“石”

  20世纪80年代,机械化作业开始应用在码头货物搬运与装卸工作中,这对码头作业、设施维护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老师傅带领下,陈明星刻苦学习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规范,成了泉州太平洋码头“小虎队”第二任队长。

  泉州南安水头镇是全国最大的石材加工贸易中心之一,这里并不盛产石材,原材料荒料石几乎依靠进口,陈明星所在的泉州港石湖作业区是水头镇石材进出口的重要通道。

  荒料石具有体积大、重量沉、外形不规则的特点,装卸作业需要依赖人力去兜套钢丝绳、上吊钩,工人徒手操作很容易受伤。如何改进生产工艺,更高效、安全地开展荒料石装卸作业成了码头面临的紧迫问题。

  “古有愚公移山,我们的作业就是愚公移石,办法都是靠人想出来的。”陈明星和“小虎队”成员们认真琢磨试验,发明了推拉钩、引钩、保险绳等荒料石作业工具,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水平。

  然而,陈明星并不满足。在工作中他发现,钢丝绳也是装卸作业中的易耗品,如果可以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生产成本就可以大幅降低。于是,他带领“小虎队”成员研究制定了严格的钢丝绳使用和管理规范,对钢丝绳的使用、检测、保养、报损进行精细化管理,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约成本数百万元。

  做港口故事记录者

  一个背包、一台单反相机、一部航拍器,这是陈明星出行的全部“家当”。

  2014年,陈明星拍摄的一张港口照片参加摄影比赛,获得了三等奖,这让他萌生了新的念头:为什么不把摄影镜头聚焦到日常工作中呢?

  自此,上班时间陈明星是码头生产的参与者,下班以后他就成了码头发展的记录者。码头的朝阳晚霞、巨轮靠离泊时刻、新设备投用场面、工人的劳动场景……在陈明星的镜头下,码头的每一张掠影,都展现出独特魅力。

  翻阅着电脑里数千张港口摄影作品,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陈明星都如数家珍:“没有相机的时候,我用眼睛把港口故事记在了心里;拥有相机以后,我想把港口故事呈现给世界,让更多人知道港口的美。”

  去年9月,陈明星正式脱下了码头工人橙色的工装,大大小小十几个口袋的摄影马甲成为他新的“工作服”。作为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以港口为主要拍摄对象的摄影创作成为陈明星退休后的新事业。

  (陈娜妍 郑炜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