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辆车货总重达135吨的大件运输车辆,顺利从福建厦门高速公路收费站发车,前往江西省抚州市。此前,福建省交通科研院接到大件运输桥梁荷载验算任务后,仅在2天内规划出可通行路线,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取得通行证。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突破不仅体现在大件运输工作中。去年7月,福建省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试点省份。目前,基础设施监测预警、关键节点智慧通行等多个应用场景成效初显。
数字化转型成为“重中之重”
今年,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将数字化转型项目纳入全省“重中之重”项目年度攻坚行动,全面启动基础设施监测预警、综合交通数字底座等14项建设任务,高质量推进项目实施。
为加强与省直部门、地市政府沟通对接,福建交通先后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和管理办法,不断强化制度保障。在已出台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政策、数字化转型项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印发《福建省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奖补资金管理细则》,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监测预警、数字底座等重点示范建设任务,以及以公益性为主、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任务的财政支持力度,形成“中央奖补、省级专项、市级配套”三类财政资金保障体系。各实施主体也细化出台具体项目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各地职责分工。
数字化转型便利可感可知
日前,厦门网约车运输证核发“边聊边办”智慧应用上线。“办证之前,我都不知道要去哪里申请,要提交哪些材料,现在跟‘福晓宝’聊几句,事情就办得差不多了,太方便了!”司机李师傅满意地说。
该智慧应用采用国产DeepSeek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将服务咨询、情形引导、表单填写等关键环节,深度嵌入聊天场景之中,上线10天就高效处理用户咨询2779次。
随着福建省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工作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便利变得可感可知。
清明假期,在永泰县百漈沟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不少游客从这里下高速公路,再开 5分钟即可到达4A级景区百漈沟生态风景区。
收费站内看不到值班人员,出入口均设有自动发卡机、自助缴费终端、特情远程处理机等设备,车辆15秒快速通行。若有特情车辆,收费员可通过智慧云舱“云坐席”远程服务。
像这样的服务区后通道无人值守收费站,福建已累计建成46个。在全国率先打开高速公路服务区后通道,是福建促进交通设施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的有力举措之一。2024年,累计超过255万辆车通过服务区收费站进出高速公路,绕行距离平均缩短10公里、耗时减少20分钟,单车通行成本降低3至5元,惠及76个乡镇、270万人口。
数字底座守护出行安全
福建地震、暴雨、台风频发,高边坡多、长隧道占比高。复杂的地理环境特征,促使福建在全国率先推进以桥、隧、坡监管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底座建设,以及应急调度指挥系统的应用。
当前,福建建成全国首个省域6168公里高速公路车道级数字孪生底座,实现高速公路网基础设施与动态信息全面实时感知和一张图管理;建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沿线资产自动化采集平台,对全省1.3万公里国省道公路资产及相关附属设施进行高精度定位、可视化管理;布设251处车辆路面动态技术监控点,实现全省国省干道全覆盖、货车通行重要路段基本覆盖。
此外,福建按照“一坡一档”“一桥一档”“一隧一档”要求,完成24处高边坡自动化监测试点工程,加快推进1座长大隧道及200座轻量化桥梁、19座长大桥梁结构监测系统试点建设,全面推进在役交通基础设施监测预警专项攻坚行动。
福建还首创了“监测﹢告警阻拦”灾害防控方案、全时域公路基础设施重大灾变监测技术。在灾变监测专用传感光缆、结构耦合料、快速布设工艺加持下,福建正在打造全时域、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的公路交通运行体系。
(陈妍洁 俞俊祺)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